[主持人]:谢谢高教授。张主任,刚刚高教授和我们分析了这次《实施方案》的特点,应该说较以往的这些方案来比,可能有继承也有创新的地方,刚才我们也讲到,怎么样抓好落实,所以我们也想知道,这次在抓好落实方面,我们有哪些新的考虑没有?
[张景虎]:《实施方案》描绘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一个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抓好落实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实施方案》本身不仅明确了改革的任务,而且对抓好落实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我理解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要强化责任机制。26项重点改革举措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就需要有一个统筹协调、强化责任分工,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都能够如期完成。第二,坚持分类推进。就是区分不同的情况,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全力抓好落实,对确定的近期的改革任务,要加大组织和协调力度,认真督促完成。还有一些是列入中长期规划的一些改革任务,就要及早谋划,创造条件,适时启动。第三,要建立督查机制。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的跟踪和进度的督查,及时发现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开展改革举措实施后的评估工作,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加以完善。第四,注重调查研究。这次特别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重大的改革部署、重要改革文件出台的一个基础环节,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我们改革举措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我们也知道党的建设工作面临着不少的难题,比如说干部作风问题、地方政治生态不良等等问题,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乏力,所以我们接下来想请教一下彭所长,您觉得我们如何从深层次上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彭立兵]:党的建设从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深化。从历史来看,我们党对自身建设一直高度重视,但是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建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来看,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工作必须实现制度化、现代化,现在解决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依靠制度改革来实现,重点突破,以此带动党的建设整体推进,实现依法管党、依纪治党。中央之所以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而不是笼统地提党的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就是为了突出党的建设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沿着这样的逻辑提出来的。
[彭立兵]:比如解决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不良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好的环境和好的制度互相促进,科学有效的制度本身就是最稳定、最直接的环境。党的建设制度发挥着调整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党员行为、解决党的问题,维护党的秩序,集中党的意志等重大作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系统性、全局性的制度个性和制度建设来营造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使一大批好干部脱颖而出的党内制度环境。《方案》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制度和机制。比如《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都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提供了有力地制度保证。
[彭立兵]: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党的建设重点问题,在落实中还需要把握这么几点。一是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好的要坚持,不健全的要完善,空白的要跟上。二是少而精成系统,制度关键是要落实管用,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同时要具备系统性、混合性。三是可操作重执行。八项规定之所以管用,就在于具体明确,好执行、好监督。制度设计都要像这样,出台了就要能解决问题,同时要一手抓制度设计,一手抓制度执行。
[主持人]:谢谢彭所长回答问题。今天在现场也有来自湖南湘西的组织部长曹部长,您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党建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对这次《实施方案》的出台,最为关注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呢?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曹普华]:作为基层组织部长,刚才听了我们张主任、彭所长、高教授的解读,我很受启发。《实施方案》提出的26项改革建议,可以说项项都是关注点、兴奋点和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我很关注的几项改革举措,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巩固一个成果,完善两个制度,健全三个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党员的三项关系。
[曹普华]:作为基层干部,我谈一些体会。
[曹普华]:我关注点之一,就是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深得党心、民心,现在我们基层群众普遍最担心的就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后,作风问题反弹,迫切地期待能够持之以恒巩固成果。在教育实践活动当中,我参加了33个组织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面对摆在桌面上的辣味十足的作风问题,所有班子和班子成员都打了收条,照单全收,我发现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整改,我们这些收条均有可能变为白条、欠条或者是封条的可能。我的理解是作风建设,它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整风肃纪既是一场阵地战、攻坚战,同时也是一场持久战。单靠一次教育实践活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而且是要抓常、抓细、抓长。《实施方案》反映了基层的关切,明确提出要完善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机制,使我们基层的干部群众吃了定心丸。
[曹普华]:我的第二个关注点是健全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底座和基础,而一些基层干部的任务比较重,压力比较大,待遇也比较低,就拿我们湘西来说,一些在乡镇工作20多年的乡镇干部,月工资还达不到三千块钱,如何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曹普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健全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的制度,让我们广大基层干部眼前一亮,心头一热。我们都期待这项改革能够早日实施落地。
[曹普华]:我第三个关注点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曾经有一段时间,基层等干部群众对个别地方政治生态恶化感到非常揪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湖南制定了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强化正确用人导向的文件。湘西在落实中组部关于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了五个文明建设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干部,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曹普华]:这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我们相信通过健全完善这类体制改革,通过顶层设计的实施,老实人将不再吃亏,投机钻营者将不会得利,地方政治生态将会得到改进,将会不断地优化。
[曹普华]:我的第四个关注点是完善人才顺畅流动。制度体系,可以这样说,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不缺政策支撑,不缺资源禀赋,缺的就是人才。我们省里十分关心大湘西地区的人才工作,出台了支持武陵山区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我们湘西也从2010年开始起引进高学历人才,培养本土实用人才,启动这样一些工程。基本上湘西人才发展瓶颈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但是,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引不进,同时留不住,也流不动,这个问题根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看到这次《实施方案》提出了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基层一线创业的这样一种正向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畅通流动的制度体系,我们感觉这种为我们民族地区破解人才发展提供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证,明确了方向。我们也期待在中央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在政策、措施、机制方面支持和保障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以及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