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综合资讯>正文

1977年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 改变一代青年命运

A-A+2014年8月20日21:04中国广播网评论

  主持人: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大家好,我是晓婷。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羚瑞。

  主持人:1977年8月4号到8号,中共中央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邓小平的提议下,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关闭了11年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开放。那一年,全国有570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在这群渴望寻求改变的年轻人当中,不乏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面孔,比如,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

  主持人:1977年,张艺谋在得知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还是咸阳棉纺织厂的一名搬运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1977年正在黑龙江一个农场的猪圈里干活;中国著名企业家、原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当时还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一名普通电工;国家总理李克强当年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通过这次高考,考进了北京大学法律系。

  主持人:1977年恢复高考,他们的人生从此改变。本周那些年为您讲述:邓小平重大决策下影响的普通人。今天,做客我们直播间的,是作家王兆军先生。他也是当年那570万考生当中的一员、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王老师您好。您还记得您当时第一次听到恢复高考消息的时候,您在干嘛吗?

  王兆军: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我所在的那个公社,农业学大寨的农业学大寨的战天斗地战斗队里边挖沟。当时有一个青年组成的一个突击队,我就带那个突击队,相当于副队长。

  主持人:您正在热火朝天挖那个沟。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时就不干活了吧?

  王兆军:当时还不至于不干活,但是就是说非常兴奋。基本上就是像一个接近于死亡的愿望又突然被唤醒,好像一声春雷一样,对我的震动还是非常大。

  主持人:您算是被高考隔绝的时间算是最长的了,恰恰是在66年你高三毕业,而也就那一年高考取消了,一直在十年以后,1977年重新听到了这样的一个消息,我听到有人就是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先是用希望、失望到绝望来形容这漫长岁月当中对于高考的一种奢望,都是跟您一样有着这样经历的人,您在这十年当中有没有过一些幻想说还有可能再重新恢复高考?

  王兆军:最初的时候刚是文革开始的时候,有一点想法,觉得是不是运动很快结束了?结束了以后我们怎么办?大概还要升学吧。到以后不久就有了新的指示,说大学不再考了,我们一下子就都回到原来的老家里去了。

  主持人:您回到老家,您当时66年上中学的时候您是在县城里上的?

  王兆军:在县城里上的。

  主持人:离老家大概多远?

  王兆军:离老家30里地,15公里。

  主持人:这66年一说取消高考就回到了村里边了。

  王兆军:回到了村里。还参加了一段时间的串联什么文革那一套,但是我们如果光在这里闹闹闹,搞运动啊,没有饭吃,所以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就极早回到所在的村子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

  主持人:回去之后家里人,村里人都怎么说呀?

  王兆军:村里人就说上学也白上了你看,就是说怎么样怎么样,结果还跟我们现在一样,还是回家种地,而且那时候我种地还不如人家农民种得好。

  主持人:因为您毕竟在外面上学时间比较长。

  王兆军:是的。

  主持人:这个回村里边种地种了多少年?

  王兆军:种了差不多五年吧。

  主持人:来给我们讲讲这五年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

  王兆军:那个时候就是集体化了,就是每天要下地劳动,早晨干两个小时,早早的起床干两个小时,回来吃早饭。

  主持人:吃完早饭之前就先干了俩小时,就算一下差不多五点钟就要起床,干到差不多七点回来吃个早饭,然后吃完早饭继续再回到田地去干活吗?

  王兆军:是的。

  主持人:然后干到什么时候呢?

  王兆军:干到天黑。

  主持人:午饭也在田间地头解决了?

  王兆军:午饭大部分时间还是回家吃,有时候生产队如果管饭的话就送一些干粮过去,但是那样的情况很少,聚餐的时候一般都是割麦子或者是种麦子的时候,三秋大忙,三夏大忙的时候,生产队管一两次饭。

  主持人:那这五年里农村里面活您基本上全干遍了吧?

  王兆军:我全干遍了。

  主持人:最累的是什么?

  王兆军:我觉得最累的是两个活。一个就是耕地,耕地那个时候生活队里的牛大牲畜不是很重组,你要有人去拉犁,那个犁插在山沟里面,有好几个人里任何人不使劲,或者没有下狠力气,这个犁都是拉不动的。

  主持人:就是谁都别想偷懒。

  王兆军:谁都别想偷懒,我们那时候都有劳动号子,就唱着谁要是不使劲,我要看见了,什么这样的,一边吆喝一边使不使劲那就坑别人了,那就不行了。

  主持人:谁都别想偷懒。

  主持人: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很多人的人生从此改变。本周《那些年》为您讲述邓小平重大决策下影响的普通人。今天作客我们直播间的是著名作家王兆军先生,他也是当年570万考生当中的一员,在1977年考入到了复旦大学的中文系。那王老师,刚刚是讲到了您在农村的那几年生活,一共是十年,当农民是当了五年。咱们先简单说说农民的这五年生活,您刚才讲了,最重的活是耕地,最不喜欢干的活是什么?

  王兆军:最不喜欢干的活是推磨,推磨我们那个地方是吃煎饼,做这个煎饼要先把粮食磨成糊糊,磨成糊糊就要推那个很重的石磨。推磨要起得很早,鸡叫就得起床。

  主持人:为什么呢?

  王兆军:因为你要把这个糊子推完,这个磨磨出来大概要一个半小时,在天亮之前,家里的女主人要把这个煎饼烙完,完了以后等到敲钟的时候都得一起去下地干活,所以这一切都必须得天亮之前完成。而推磨它有几点叫我感到很难受的,至今我也很讨厌这个活。第一它要起得非常早,你的睡眠不足,你推着推着就要打磕睡了。第二,推磨它必须要不停的转圈,这是很枯燥的事情,你转来转去本来就很困,转来转去更不舒服了。第三个它用肚子使劲,因为有个棍子,这边是一个磨,然后棍子别在磨上,然后那边一个人,这边一个人然后推,你一直在挤压自己的肚子,而且你一不使劲或者另外一个人走得快了,这个磨棍就从肚子上掉下去了,所以这三个方面是我觉得这个推磨是最讨厌的一件事。

  主持人:说了最重的活,最讨厌的活。王老师说了,现在大家都很喜欢的蓝天,但是在那个时间是让他比较厌恶的。

  王兆军:这一点好像很多人不大理解,因为我们在露天干活,这个年轻人又不愿意戴那个斗笠,那个斗笠来了风以后,它就把系在你下巴上那个带子它勒得你难受,所以青年人一般不愿意戴斗笠,就是让太阳晒吧,那个太阳是太厉害了,那个时候没有污染,真是蓝天白云,一看见一望无际的蓝天,太阳烈日真是熏烤人,特别强烈,那个紫外线让你感到晒得你的皮疼。初次去晒的人,晒一天这个皮都会揭下来。

  主持人:但是飘来一朵白云就不一样了。

  王兆军:要飘来一朵白云给你有片刻的阴凉,你在这个阴凉里可以喘息那么一下,紫外线稍微弱一点。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