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综合资讯>正文

沦陷——杀戮与抗争

A-A+2013年12月13日08:08大众网-大众日报评论

  沦陷——

  杀戮与抗争

  夜幕滑落,华灯初上,繁华的中山路灯火辉煌,躲在巷子里的拉贝故居静谧安详。如此平和的夜,在76年前的那个冬天,真是种奢望。

  祖籍山东的老人李俊,是第一批进入西门子难民收容所避难的难民。当年的他是个13岁的顽童,如今的他已是行动迟缓的耄耋老人。面对记者,他倾力搜索着脑海中的残存记忆,无论是说起自己目睹的日军残杀暴行,讲起自家7位亲属被杀害的惨痛,还是念起母亲为中国伤兵换衣逃生的英勇,均面无悲喜。唯有想起他在小粉桥1号度过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提到他的“胖子”同学、韩湘琳的大儿子韩克宽,话语间才多了激动。

  “我的老表穆道喜,住在珠江路4号,他家的后门就对着拉贝公馆的门。他家正好在安全区里,我们一家六口11月份就住了过去。日军飞机轰炸的时候,警报一拉响我们就去拉贝公馆避空袭。老表家开小杂货店,拉贝公馆有个工作人员姓许,经常出来买东西。他告诉我们说,拉贝公馆准备收容难民,你们可以进去。我们一大家子56个人,都住了进去。”李俊回忆,当时拉贝公馆的院子比现在大得多,难民沿着围墙搭起棚子,把稻草铺在地上。“晚上睡觉的时候,人靠人,特别挤,不过当时人际间的关系相当好,互相谦让,大家后来会换着睡,你睡醒了,我去睡。”

  对于拉贝与韩湘琳,李俊印象极深,他说拉贝脾气很大,韩先生人很和善,没有发过脾气,也不嫌脏。“拉贝公馆虽是拉贝的家,但具体的事情却是韩先生管,难民的吃喝拉撒、人员进出、秩序维持都是韩先生负责,难民们也很听他的话。”

  与李俊一同经历这场劫难的老伴丁正兰,既是他当年的邻居,也是山东老乡。性格爽朗的老太,说起话来嘎嘣脆,可回忆起那尸体遍布、血水长流的恐怖画面,她还是下意识地用手捂起双眼。

  “拉贝的孙子也来见过我们,今年大屠杀纪念日,还邀请我们到香港参加纪念活动呢。”说起这些,丁正兰老人语气坚定。

  近90岁高龄的李俊竟然记得如此之多的细节,令记者感到弥足珍贵。当然,作为一个孩子,有些事情的真相他很难了解全面。就像他清晰记得难民时常要遭到日军的盘查和骚扰,“日本兵带着汉奸,到拉贝公馆查中国兵,怀疑其中的两个难民是中国兵。韩湘琳和拉贝出来交涉,说他们不是兵,他们头上的帽沟、手上的老茧是长期挑担卖鱼造成的,这样才把他们放了。”他却不知道,在这次以发放“安居证”为名,强令南京全体成年难民集中登记的行动中,被拉贝与韩湘琳掩护起来的,的确有抗日空军军官、陆军上校、政府官员,他们或改名换姓瞒报职业,或者干脆以西门子员工名义出现。韩湘琳还曾帮助一直藏匿于西门子难民收容所的空军机长汪汉万,弄到一张通行证,让他以佣人的身份跟随拉贝到了上海,再转道抵达香港。

  “韩湘琳借难民登记之便,编制并且保留了按有难民指印的《在西门子南京分公司难民收容所避难的难民登记表》原件。清单共有79页,原件转交给了西门子洋行的卡尔·弗里德里希,现存放在西门子洋行档案里。直到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赴德国考察,才发现并复制了这份登记表,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难民收容所的难民登记名册。”肖昭华向记者展示这份难民表的图片,韩邹翠珍、韩克宽、韩大器(后改名韩克仁)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前列,籍贯一栏则写着“山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