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王亚楠

  山东省农科院启动“百名首席兴百村(企)”,选派112名首席专家奔赴一线长期帮扶

  “在地里面写论文,那才叫真本事!”

  □记 者 王亚楠

  通讯员 李才林 报道

  本报济南8月23日讯 “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尤其我们搞农业科研的,在地里面写论文,那才叫真本事!”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万鲁长说。今天上午,在山东省农科院召开的“三个突破”动员大会上,该院启动“百名首席兴百村(企)”,像万鲁长这样的知名专家将长期帮扶一个村(企),切实把创新优势写进乡村振兴实践。

  “三个突破”是省农科院举全院之力,在全省东中西部选择招远、费县、郓城三个县(市),探索打造整县域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的创举,于去年6月启动。在之前工作基础上,此次继续选派300余名专家奔赴挂职。

  “就是要派年富力强的‘大专家’,到广袤乡村的第一线去实干、创新。”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说,首席专家通常不仅是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还具备在该领域组织各类创新资源、把脉产业发展的能力,这对乡村产业振兴非常关键。这批挂职人员中,包含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0名,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34名,院属各研究所团队首席专家67名,共112名首席专家。

  “把‘三个突破’示范县作为我院科研主战场,引导、要求科研人员扎根生产一线,了解农民生产、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真正帮助农民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李长胜说。

  “决不辜负专家的厚爱!”郓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谷永强表示,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省农科院单体示范点倾斜,服务好、保障好、共同实施好“三个突破”。

  万鲁长对接负责的郓城县娴硕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正面临拓展珍稀高价值品种、改进加工和销售方式等关口。此时,这位首席科学家“不设期限”、长期稳定来帮扶,让合作社有了主心骨。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我们都有信心,打造循环农业高效模式,让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在乡村落地开花结果,让小蘑菇撑起产业振兴的大伞,辐射带动广大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