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媛
“眼睛涂黑色,精神!”“你这个地方涂红色吧,鲜亮好看!”
4月7日,在济南紫金山小区庞曰龙家中,老两口一边给一只巨型的风筝上色,一边讨论着。这只造型为凤凰的风筝长约20米、宽约5米,他们准备做好了拿到潍坊国际风筝节上去放飞。
今年66岁的庞曰龙是济南市风筝协会的副会长,也是“庞氏”板式风筝的传承人。受父亲影响,庞曰龙从小就喜欢风筝,很小就学着自己制作风筝。成家之后,庞曰龙和妻子岳秀芬志同道合,夫妻二人经常趁着下班空闲时间在家里制作风筝,做好了之后就在周末去放飞。退休以后,老两口把制作风筝当成了主业,也更加忙碌起来。
老两口把家里十几平方米的卧室当成了工作室,长长的案板一收,下面就是一张双人床。也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里,他们老两口四十多年来制作出了四千多只风筝。每天早上,庞曰龙和岳秀芬就伏案“工作”。
传统风筝扎制和使用过程分为“扎、糊、绘、放”四个步骤。庞曰龙老两口首先在纸上设计出草稿,绘制出想要制作的样式和图案。庞曰龙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制作风筝都比较简单,图案和样式都很单一,而现在的风筝,造型越来越多,图案样式也不断创新改进,有动物造型的、有京剧脸谱的,等等。风筝纸变成了现在的呢绒布料,竹竿增加了碳素杆。
设计好图案后,老两口就开始在布料上画出图案,然后再进行配色、上色。上色是最耗时的,一只风筝要上色四五遍,直至颜色鲜亮耀眼。上色完工后,就要开始制作风筝的“骨架”,“庞氏”板式手工风筝的特点就是体形较大,这就对制作风筝“骨架”的竹竿的选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是精选三年以上的竹竿,竹节较长的优先。买回来后需要提前放置在地下室里阴干,三年之后才能拿出使用,这样才可能做出好风筝。
四十多年来,每年他们都会带着自制的风筝到全国各地去参加比赛,顺便去当地旅游,不亦乐乎。潍坊国际风筝节今年是第37届了,老两口从第一届就去参加,这不,今年又制作了32只风筝准备去参赛。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老两口痴迷风筝的情结从未断过,“只要我俩还能动弹,就一直飞下去!”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11s/62/w530h332/20210411/38e1-knqqqmu5075674.jpg)
每只风筝从设计、绘制到完成,需要三天到半个月的时间。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11s/783/w500h283/20210411/0e0a-knqqqmu5075673.jpg)
每只风筝都要上四五遍颜色,十分耗时。庞曰龙老两口正在给风筝上最后一遍色。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11s/632/w265h367/20210411/0ae3-knqqqmu5075690.jpg)
老两口整理最近制作的风筝,准备带到潍坊参加比赛。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11s/397/w222h175/20210411/b3ee-knqqqmu5075689.jpg)
庞曰龙正在把存放了6年的竹竿用刨子进行打磨。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11s/371/w221h150/20210411/7082-knqqqmu5075703.jpg)
庞曰龙酷爱绘画,风筝的造型都是他自己绘制的,就连家里的全家福都是他自己画的。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11s/7/w500h307/20210411/f1f9-knqqqmu5075704.jpg)
制作好了风筝后,老两口就去十几公里外的黄河边放飞。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11s/461/w278h183/20210411/e314-knqqqmu5075719.jpg)
老两口制作的风筝,短的6米左右,长的有上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