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景毅

  刚刚迈进冬月大门的青岛朔风凛冽,一条关于交通出行的消息却让这座城市再次沸腾。

  12月15日,承载厚望的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同步试乘,此前尚未“尝”到地铁红利的胶州湾北岸也因此一步跨入了“双地铁时代”。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建设轨道上的青岛”是打破城市空间结构不利格局、串联胶州湾东、西、北岸、降低交通成本的最优解。随着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通车试乘,青岛轨道交通版图得以在目前较为薄弱的胶州湾北岸扩张。同时,分布在北岸的新机场、火车站、商圈、学校、居民区等元素迅速实现与东岸主城区串联,在为市民带来便利交通服务的同时,更为城市经济发展、区域功能再造带来了新引擎,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山东省首座4F级国际机场胶东国际机场即将启动飞行校验、青岛最大火车站红岛站开通在即、胶州湾第二隧道动工、双地铁开通试乘……青岛大湾区的线条正被勾勒得愈发清晰。

  双线齐发带来北岸新活力

  城市空间与城市价值的每一次升级,背后都有交通网络的助推。地铁1、8号线北段双线齐发后,一张地上地下协同发展的大交通网络在胶州湾北岸逐渐成形,大青岛的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经济辐射半径大幅扩大。

  由于连着胶东国际机场、红岛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胶州湾北岸开通的首条轨道交通线路,是串起胶州湾北岸与东岸主城区的关键一环,地铁8号线自规划方案出炉之日起就成为关注焦点。

  地铁1号线则是贯穿青岛主城南北的一条重要的民生线,关于这条线的每一次建设推进消息都是岛城市民热议的话题。本次率先开通的1号线北段串联起了流亭机场组团、城阳主城区及农大组团,将城阳区主要交通枢纽、繁华商圈、居住小区与青岛东岸主城区紧密连接。

  随着地铁1、8号线北段通车试乘,不仅胶州湾北岸区域内部的交通脉络被疏通,北岸与东岸主城之间的经济联系、产业联动、商业格局都将为区域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青岛地铁1号线串联青岛西海岸新区、市南、市北、李沧、城阳五区,是一条南北向骨干线路;8号线则是连接青岛新机场、胶州湾北岸城区和东岸城区的快速骨干线路。坐上地铁,眨眼的功夫就能往返北岸和中心城区,对于主城区的市民乘客来说,新机场、红岛站也不再那么“遥远”。1、8号线北段的开通,促进了胶州市—青岛主城区,城阳区—青岛主城区的交通往来,进一步打通市域交通连线,串联起青岛北站、红岛火车站、流亭机场、胶东国际机场、汽车北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将实现高铁、地铁、航空、公路等全方位换乘,构建起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攻势成果,为区域融合、协同发展再添强劲动能。

  轨道交通带来的还远不止这些。轨道交通是以速度换空间,以空间换资源的重要载体,1、8号线北段的开通将加强胶州市、城阳区和主城区的联动,带动沿线区域土地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区域间快速流通,激发胶州湾北岸及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活力。

  海湾型城市的“地铁梦”

  与城市传统公共交通网络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载能力大、速度优势明显、准时准点、安全性高、不占用地面空间、对环境影响低等多个优势。

  作为比较典型的海湾型城市,青岛的轨道交通建设尤为紧迫。“建设轨道上的青岛”是打破城市空间结构不利格局、压缩出行成本的最佳选择。

  同时,发展轨道交通也是青岛加强交通网络辐射能力的关键一环。目前,新机场、铁路枢纽、公路客运枢纽有待进一步整合串联,而地铁可以实现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客运枢纽的有效衔接,还能将客运枢纽耦合为整体,增强枢纽服务能级,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客运枢纽网络化、内外交通一体化的格局。

  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青岛的轨道交通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规划思考,但真正起步的时间较晚。

  2009年11月,青岛首条地铁3号线工程奠基;2013年11月,地铁1号线、4号线、6号线一期等3个项目获批;2016年12月18日,3号线全线通车,青岛在我省率先迈进地铁时代;2017年12月10日,青岛地铁第二条线——地铁2号线东段开通;2018年4月23日,青岛首个开工建设的高架线路——“最美地铁线”11号线通车,青岛地铁运营里程突破100公里;2018年12月26日,13号线通车……

  截至目前,青岛轨道交通获批线路共9条(1、2、3、4、6、7、8、11、13号线),总长约364公里,累计批复规模居全国第12位。即将收官的“十三五”,是青岛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运营里程、建设规模实现了突破性增长。1号线、4号线、8号线、6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轮渡站~泰山路站段)同时在建,3号线、2号线一期、11号线、13号线四条线开通运营,里程达到176公里,居全国第12位。

  青岛9条批复线路建成后,东岸城区基本成网,将极大地增强市中心区的辐射能力,东岸、西岸、北岸形成轨道交通联系,航空、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枢纽实现轨道交通覆盖。

  跑赢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是对轨道交通价值最通俗也是最贴切的形容。也正因此,全国各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与规划都按下了“加速键”。

  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中国内地累计有41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线路7141.55公里。在全国轨道交通城市运营里程排行榜上,北京以运营里程762.9公里位居榜首;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列2~10位,青岛位居第12位。

  规划层面,202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批复了徐州、合肥、济南三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另外厦门、深圳和福州调整规划方案获批。

  作为山东省内第二座开通地铁的城市,济南的轨道交通建设也明显提速。11月1日,济南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誓师大会举行。二期建设规划包含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6号线、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6个项目,总规模159.6公里。

  在轨道交通新基建这一城市竞争新赛道上,青岛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去年,青岛发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打响引领城市发展的地铁建设硬仗,提出到2022年,每年开工一条地铁线、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线,初步建成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串联起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实现内外交通一体化、中心城区运营网络化。到2022年,开通8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到330公里,日客运量达到200万人次,地铁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比例达到35%。

  此前公开报道显示,目前青岛新版线网规划修编正在加紧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也在持续优化中。未来将以“快线搭骨干,普线织肌理”为基本理念,形成三岸主城区内部30分钟、三岸主城区关键节点之间45分钟可达,周边区域与主城区各关键节点之间1小时可达的轨道交通网络。

  对如今的青岛而言,轨道交通不仅是承担着缓解市内交通压力、加强枢纽衔接的任务,更承载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上合示范区等国之重任。超前谋划、高水平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无疑是青岛真正走入大湾区时代的关键路径。

  1、8号线北段双线在寒冬里开通试乘,它们驶向的,是这座城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