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乡县鱼山街道花园社区,有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 ,她用博大的母爱和刚强的毅力照顾患有“婴儿瘫”、被评定为一级肢体残疾的两个儿子30余年。30多年间,她遇到过各种困难,始终坚持“一定要为儿子们治病”的信念,到处求医问药,不惜花光所有积蓄,导致家庭一贫如洗。即使如此,周素真从未想过放弃,她把自己当成了儿子们的双腿。这些年,她除了要照顾瘫痪的儿子,还要照顾80多岁高龄的婆婆,把女儿培养成为研究生,成为了最美“孝老爱亲”典范,在当地传为佳话。
走进周素真家中,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卧室里被褥整齐,家具虽然简单却摆放得井井有条,处处都显示出家里主人的勤劳和细心。两个儿子坐在轮椅上,穿着母亲为他们缝制的棉坎肩,衣着整洁。
“孩子不能行动,大小便不能自理,说话也说不清楚,吃饭穿衣各方面都得有人照顾,扣子都不会扣,身边离不开人。我平时出门理个发、买个菜,回家经常见他们摔在地上起不来,经常把自己摔伤。”周素真指着儿子头上累累的伤疤说。
每当天空还黑黢黢一片,人们还在睡梦之中的时候,周素真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凌晨5点半,她起床先伺候两个孩子大小便,给他们换尿布和有污渍的床单,为他们简单擦洗一下身体,和丈夫一起把两个孩子抱到轮椅上;随后赶紧给要去人才市场打零工的丈夫做早饭;等丈夫出门后,她再给两个孩子穿上衣服、刷牙洗脸,把早餐端到孩子们面前,一起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她再逐一清洗换下的衣服和床单,转眼就到了中午;随后她做做家务,给孩子们按摩、理发、伺候大小便,又到了晚饭时间。
这就是周素真的一天,日复一日,已经持续了30多年。
32年前,年轻的周素真夫妇还沉浸在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之中时,大儿子的异常表现给他们泼了一头冷水——经诊断,孩子患上了“婴儿瘫”。夫妻俩到处奔走给大儿子医治,收效甚微。祸不单行,两年后到来的小儿子也患上了“婴儿瘫”。“那时候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周素真回忆那时的心情时这样说。
照顾两个患有重病的孩子,意味着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付出。为了给两个孩子治病,周素真与丈夫踏上了漫漫求医之路。他们跑遍了省内省外、用尽了各种偏方,孩子的病情都没有好转,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因此更加捉襟见肘。两个孩子天生体弱,往往一起拉肚子、感冒,周素真只好带他们去医院,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
两个儿子需要人照顾,但地里的收成也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农忙时节,周素真夫妇经常用农用三轮车把两个儿子带到地里,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他们。有一次,他们在地里栽蒜,听到小儿子在车子里喊叫,因为天色渐晚,赶着把农活干完,就没有过去查看。等二人回到三轮车旁时已经天黑,这才发现小儿子不小心把车玻璃打碎,碎玻璃直接沿着左眼皮从上往下划出深深的口子,皮肉外翻,鲜血已经浸湿了衣服。周素真夫妇心疼不已,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包扎。
这种长年累月的付出没有把周素真压垮,相反的,生活的磨难让这位母亲更加坚强和智慧。她想尽一切办法让两个行动不便的孩子吃饱穿暖的同时,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给家人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
“以前冬天没暖气,两个孩子怕冷,我给他们每个人都做了30多条棉裤,每条棉裤都像棉被那么厚。他们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经常把棉裤、被褥弄脏,我每天都要给他们换几条棉裤。但就是这样,两个孩子的腿上冻得都是黑色的泡。”提起这些,周素真难掩心酸。“前年我们回迁到花园社区了,冬天有暖气,孩子也没那么受罪。”说到这里,她又笑了起来。“孩子长大了,我岁数也越来越大,已经抱不动他们了,孩他爸抱他们也越来越吃力。以后我们岁数大了,照顾他们可能就更难了。”周素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走一步看一步吧。”
怀着拥有一个正常孩子的期待,在小儿子出生后几年,夫妻二人迎来了小女儿的降临,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夫妻俩缩衣节食供女儿读书,女儿也很努力,一直以来成绩优秀,现在正在北京攻读研究生。“孩子愿意读书,我们再难也得供她上学。”提起女儿,周素真脸上不禁浮现出慈爱的微笑。
“从周素真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伟大的母爱,”花园村书记毕德利这样评价,“她曾经被诊断出乳腺癌,连续做了两个大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30多年了,两个瘫痪的儿子在她的照顾下身体健康,还供出一个研究生,80多岁的婆婆也照顾得很好,真是让人佩服,满满的正能量!”考虑到周素真一家的困难情况,花园村在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就通过向上申报将他们纳入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鱼山街道办事处为他们配备了轮椅和病床,最大限度地予以政策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