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傅 军
本报7月15日讯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今天出炉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市各项贷款和存款余额先后突破2万亿元,增量均超过2000亿元,尤其是制造业和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青岛也成为全省首个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贷款持续高位投放,除2月份外,月度增量均在300亿元以上。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0314亿元,同比增长15.5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91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最高点;上半年新增2104亿元,同比多增660亿元,超过全年增量33亿元。
统计显示,贷款资金主要流向企事业单位,助力稳企业保就业。上半年,全市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66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9%,比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为缓解企业复工复产期间的短期资金周转问题,银行机构加大了流动性贷款的投放力度。全市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12%,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19.9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934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4.8倍。
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不断落实好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普惠领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6月末,全市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84%,是各项贷款增速的2倍多;比年初增加189亿元,同比多增65亿元。全市制造业贷款增加156亿元,同比多增188亿元,扭转了去年以来的贷款下降趋势。其中,制造业信用贷款新增123亿元,占制造业贷款增量的79%。
随着贷款的高位投放以及直接融资渠道的改善,市场经济主体的资金状况不断改善。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17亿元,同比增长15.48%,比去年同期提高6.0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440亿元,同比多增97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688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1003亿元,企业存款新增1098亿元,合计占各项存款增量的86%,这为居民扩大消费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资金储备。
专家点评
释放积极信号
在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看来,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是一个积极信号,它将为我市经济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结构的向好,也表明我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仅有规模和力度的加大,也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刘晓曙表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观察一些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城市可以发现,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发展。2019年,杭州、成都、郑州、苏州、宁波的存贷款总量分别为8.6万亿、7.4万亿、4.9万亿、6.5万亿、4.3万亿元,与GDP的比值分别为5.7、4.3、4.2、3.4、3.6;相比之下,2019年青岛的存贷款总量为3.8万亿元,与GDP的比值仅有3.1。今年以来,贷款的高位投放有效改善了市场经济主体的资金条件,存款的快速增长为疫情后居民扩大消费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资金储备。
刘晓曙认为,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还可从中看到我市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金融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同时,我市金融业聚集资源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既可以为金融业自身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为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