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以强大监督合力,解决城市发展、社会民生的痛点堵点难点

  青岛日报2020年3月24日1版

  协同监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青岛以强大监督合力,解决城市发展、社会民生的痛点堵点难点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 萍

  敢于亮出舆论监督之剑的青岛,令全国瞩目,获群众点赞。

  但舆论监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除了曝光问题,还必须形成强大监督合力。为此,去年以来青岛整合各监督主体的力量,建立问题线索互通共享渠道,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务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之间的协作,逐步建立了协同监督新机制。

  在这一新的协作机制下,强大监督合力日益显现,一批关乎城市发展、社会民生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监督主体由“单兵作战”到“联合互动”

  近几年,民宿业在全国各地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市一些居民瞄准商机,积极投入民宿产业风口,抢分这块“蛋糕”。但是,因政策空白,在崂山区内,具备民宅性质的民宿均无法办理消防许可,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这严重制约了崂山区乃至青岛市的民宿业发展。

  多位政协委员发现这一问题后深入调研,形成多份提案,并带到了市两会上。面对此问题,和以往政协只监督主管部门办理不同,市政协将此通报媒体,经媒体采访报道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崂山区文旅委联合公安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确定民宿消防检查按照“九小场所”的标准执行,验收和日常监管由辖区派出所负责,这一做法也和国内“民宿高地”莫干山一致。一民宿经营者高兴地表示:“政府监管模式的改进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打开了青岛民宿业发展空间。”

  与以往一个监督主体“单兵作战”相比,这种多个监督主体“联合互动”的新监督形式,就是协同监督。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指出,要让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持续加大力度,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务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情况通报和线索沟通机制,放大舆论监督效应,提高全社会规则意识。

  整合各个监督资源,构建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的协同监督工作格局,势在必行。而要实现各监督主体的“协同作战”,机制建设尤为关键。

  青岛搭建工作平台,实施流程再造,顶格协调推进。按照市委要求,专门成立市协同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市纪委市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监督主体相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实行扁平化管理,高效率协调运转。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纪委党风室,负责统筹调度、沟通信息、线索处置、督查督办、分析研判等工作。各监督主体成立工作专班,完善工作制度,压紧压实责任。

  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开通协同监督工作平台账户,制定信息共享、问题会商、线索处置“三张清单”,督促各监督主体每月将开展监督、线索处置等情况在平台共享。同时建立专班微信群,小组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做法,研究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有力推动了协同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回应群众关切,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即墨区在通济新经济区重点打造中国童装小镇,并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招商。去年11月,媒体曝光了该部门在广东省春季时装周期间招商成果丰硕,但活动承办方——一家广州企业垫付的近百万元资金,却迟迟收不到付款。为此,整整19个月,广州商人梁先生都在为这笔项目款而不断往返于广州和青岛两地。

  此事一经报道,市纪委市监委立即责成即墨区纪委监委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推动问题圆满解决。梁先生激动地说,通过问题的解决,对青岛营商环境有了更多信心,将介绍更多广东企业来考察交流、投资兴业。

  去年9月,青岛日报《曝光台》栏目刊发《政务服务网上办:怎么如此不方便》的报道,指出政务APP、微信公众号信息不能共享,有时候“办一项业务就要下一个APP,重复注册,各种号‘山头林立’”“一会儿要上网页,一会儿又要手机APP,折腾了半天没搞定,最后还是得去大厅窗口办理”。

  报道见报当日,市大数据局向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8个部门发出整改通知,分解落实责任部门,提出了整改时限和要求。截至目前,报道中涉及的7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加快推进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动了“一网通办”见实效。

  为了利用协同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市政府办公厅等联合开展了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和查处了党政群机关履约、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执法监管、廉洁用权等方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共受理问题线索200件、处理90人。

  青岛晓阳春有机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匡明如对此颇有感慨,他说:“‘一次办好’让办理业务更有效率、更加公开透明,在这里我们感觉很舒心。”

  为了让人民群众话有处说、冤情有处诉、困难有人帮,各监督主体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监督主体紧盯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扫黑除恶等重点民生领域,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市纪委市监委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共督促协调解决260个困难和问题,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25起,处理293人。在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中,相关监督主体协同推动15个民生重点领域主责部门完善制度机制96个。

  “老百姓遇到困难又多了一条求助渠道,这让我们对青岛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一位受益于协同监督机制的市民如是说。

  突出实效,推动协同监督形成常态

  从2018年开始,市南区如意小区、弘信山庄等多个老小区,都提出了加装电梯的想法,然而实际推进却并不理想。我市首台加装电梯在如意小区落成9个月后,半数补贴迟迟不到位。媒体从居民投诉、政务热线和市纪委获得信息后,相继关注小区加装电梯领不全补贴一事。

  媒体报道后,市南区纪委区监委对曝光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对有关责任人员履职不力问题启动问责,并要求市南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对曝光的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改。

  “压在我们居民心里的‘石头’终于被搬开了。”“市区两级补贴已经悉数到账。”如意小区和弘信山庄小区居民对这种联动监督取得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拍手称赞。

  为了进一步巩固各方监督“协同作战”的格局,去年10月份,市纪委市监委牵头起草《关于加强协同监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工作办法》及实施细则,推动协同监督形成常态。

  在《工作办法》及实施细则下,协同监督将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推动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务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有效贯通,健全市、区(市)上下联动、左右互通,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督体系,放大监督效应,由小及大、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深化拓展,推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整改落实和流程再造,优化提升制度机制。

  实施细则要求各监督主体完善、畅通受理群众举报和反映问题渠道,严格工作规程,认真做好登记、研判、批办、办理等工作,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为此,各监督主体建立工作台账,对受理的各类问题线索,及时登记、统一编号,确保线索不遗不漏。对受理的各类问题线索,按照“谁接收、谁反馈,谁承办、谁反馈”的原则,建立办理反馈制度,对移送、转办、交办的问题或线索,原则上10个工作日内向线索移送方反馈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在青岛,协同监督的效果逐渐显现。如何健全制度机制,提高监督效能,把协同监督工作打造成具有青岛特色的亮点品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