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专业军人马玉宝多年来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浓厚情怀,先后收集1000多件革命老物件。5年前,他腾出自家老宅10间房子,自掏腰包办起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5年来,该基地先后接待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两万多人。

  探访:千余老物件讲述革命史

  从一本本党史文献,到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从部队军衔领章,到发报机、军用水壶军号;从建国初期的旧家具,到改革开放后期的生活用品……走进胶州市胶东街道办小西庄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眼前的一件件老物件,仿佛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仿佛述说着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革命史,仿佛展示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浓浓的红色文化所感染。

  马玉宝说,他是青岛师专第一批大学生入伍的部队干部,在部队近20年的经历,让马玉宝对红色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怀,后转业回到胶州老家。2014年,他从原岗位离职后,便开始筹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许多战友得知马玉宝的想法后,纷纷把自己收藏的红色老物件拿出来,5年间,他先后收集了包括1000多件红色老物件。其中主要包括胶州基地党建文献,部队老照片、训练物品和部分老装备等。这期间,马玉宝还创作了反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题材的小说《红土地上那群男子汉》和反映抗战题材的小说《沽河旧事》。并参加了宣讲志愿者协会,义务当起红色文化宣讲员。

  创建:自费20万办起红色基地

  “这几件军装,还有军衔、军被,都是我自己用过后一直收藏到现在的老物件,有许多都是和我一起参加过战斗,见证了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马玉宝说起自己的收藏如数家珍。实物有了,接着马玉宝把父母留下的老宅全部腾了出来,亲自动手,用图画、书籍、图片等实物创办起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面积太小,实物放不开,10间房子400多平米全部用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上。”马玉宝介绍,教育基地共分成图片、文献、实物等一一陈列展出。第一部分为“光辉历程、丰功佳绩”,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图片,各级党史图书等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为“敢打必胜、铸我军魂”,主要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领导下的战斗历程。通过展示军队不同时期部分英雄人物画像,军队战斗、训练和日常生活教材、用品、装备、奖章等实物,特别展示了抗战胜利大阅兵,宣示南海主权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民俗风情,家乡新貌”。用大量老图片和生产、生活工具等实物,展示改革开放后生活变迁、民俗风情,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情。为了建设该基地,马玉宝陆续投入资金20多万元。

  影响:两万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我出生在胶州小西庄村。1983年从青岛师专中文系毕业后,直接入伍来到济南陆军学校,最终实现了自己参军入伍的梦想。” 今年56岁的马玉宝说,他从小就崇敬课本上的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云南老山前线作战中,他是作为一名排长,带领导战士作战勇敢,荣立过三等战功。自从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后,他经常把自己和战友一起作战的故事,讲给前来参观的学生听,让许多学生为之动容。

  基地创办5年来,共免费接待参观者超过两万人。其中包括胶州市直机关干部,农村基层党员,企业员工和胶州大、中小学生。有的村庄和企业,每年“七一”期间,都会组织党员来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言等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