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车队核算员刘士军从2005年起就跟着Z105次列车,在这趟车跑了近15年,对于中国铁路的发展,他有着深切体会。

  据刘士军介绍,Z105次列车于2000年开通,距今年正好20周年。“那时候济南局为支援西部建设,配备了当时最好的车。”到了2003年,这条线改换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绿皮车。但现在看来,当时的客运环境特别恶劣。可以说是冬冷夏热。到了冬天,绿皮车靠烧煤取暖,那时候列车员都争着抢燃煤,“我这里没了,就去你那里借。”取暖没有保障。此外,由于密封性不好,到了新疆哈密、鄯善等地,风特别大,沙尘暴很多,经常车厢里全是沙尘。而到了夏天,全车仅有软卧车厢有空调,其他车厢非常闷热。“你像到了郑州,温度能达到40多度,热得乘务员直掉汗。”

  2008年,绿皮车退出这条线路的舞台,刘士军迎来了红皮车,“这个红皮车就比绿皮上了一个台阶。”虽然路线、行驶时间都没变,跟绿皮车一样需要48小时跑完全线,但车里环境已经改善了很多,票价也便宜了。红皮车密封性能也提升了,但遇到大风,仍会有沙子进来。

  2013年,Z105次列车迎来了靠电驱动的新空调快车,直达新疆,时间缩短了十多个小时。此外,乘客的乘车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变。车厢冬暖夏凉,可以充电,位置宽了,地面也干净了不少。“比起原来,这变化太大了,中国铁路发展得太快了。”

  除此之外,常年往返于这条线路,刘士军也感受到了沿线城市的巨大发展变化。“比如说新疆的哈密市,在新疆是个中等以上的城市,最早的时候沿线都是很低的平房,现在,沿线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越来越大。跟内地城市一样,都是现代都市了。”的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每年回哈密一趟,也亲身见证了其巨大的变化。现在,市区绿化越来越好,现在你很难再见到沙尘暴出现,城市商业中心越来越多,由原来的单一市中心变成了多中心开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时培磊 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