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告,邹平县魏桥镇实验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做了两次大手术,医生说他生命最多还有10年时间,但他硬是挂着尿袋,坚持和常人一样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用生命书写着可贵的人生、实践着自己的梦想。

  1982年10月参加工作的魏立告,现任教于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他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发现榜样”活动确立为“身边榜样”、是邹平县师德标兵、邹平县十佳文明教师、感动邹平十佳人物、2008年度感动滨州十大人物、多次获镇优秀教师称号。他被称作是“挂着尿袋的追梦人”“用教书延长生命的教育人”,而他自己却总笑着说,自己就是一名小学教师,是一名中共党员。

  魏立告同志关心爱护学生,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他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使他的学生能时刻体会到老师的爱无处不在。魏老师怀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他在教学中努力实践,创造了许多切合实际,又令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得到了同行及领导的好评。魏老师身患绝病,可他勇敢的向病魔挑战,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由于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崇高的信念在支撑着他。

  因病膀胱部分切除 心系学生重返讲台

  1982年10月,魏立告高中毕业后在本村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1990年春节过后,他发现自己小便带血,经省立医院检查,确诊为膀胱肿瘤,必须立即做手术,手术押金6000元。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坚持回本镇医院花费3000元做了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手术后10天,他不顾身体的虚弱和家人的劝阻回到了学校,重新站在讲台上。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他手术后的第十天,由于劳累过度,妻子的阑尾炎又犯了,不得已住院进行手术。这时他刚能下床走路,因心里惦记着孩子们,他再也躺不住了,便不顾身体的虚弱和家人的劝阻回到了学校,重新站在了讲台上。妻子住院期间,他拖着病体在为孩子们补习因自己住院拉下的课程,而自己却没机会到妻子的病床前尽一次做丈夫的义务,他把妻子完全交给了岳母和自己的母亲照顾。

  多年来,他不断探索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自己教书育人,实现梦想的宗旨,做既教书又育人名副其实的人梯。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拖着病体坚持做家访,使一个又一个家长加深了对教育的了解,增强了对培养孩子成才的信心,尽管他所在的甜水、来牛村很贫穷落后,但多年来他所任教的班级无一人辍学,也无一人留级。

  有耕耘就有收获。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这个只有1500多口人的村子,近几年小学升入重点班、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全镇名列前茅,并先后有30多人升入大学,4人考上了研究生。为此他也受到了镇政府的表彰,被评为优秀教师。2001年12月,国家给他办理了民办教师转正手续,自此他的家庭经济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他感到自己多年辛勤努力终于有了个圆满的结果,没有任何理由不尽心干好本职工作。

  外挂尿袋坚持讲课 讲台就是生命支柱

  正当他鼓风扬帆准备要大干一场时,命运之神再一次考验了他。2003年9月的一段时间,他感觉不适,到医院一查,结果是旧病复发,而且更加严重:膀胱占位多部。医生称:膀胱全部切除,外挂一个尿袋,这样生命可延长8—10年。尽管有思想准备,可是这结果仍然像当头一棒,把他一下击懵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对医生说:“只要让我能够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生活再不方便,再困难,我都能克服。”

  第二次手术后的魏立告把重返讲台作为自己的生命支柱。他觉得,自己的生命看来已经有限了,用有限的生命和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才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此,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想着自己钟爱的讲台,想着自己的学生。出院后在家闲着,他觉得如同废人,比生病本身还痛苦,于是出院仅仅一周时间,他就坚持让妻子用三轮车把他送到了学校。当又重新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激动得浑身打颤,热泪盈眶,学生们则用热烈掌声给了他最好的回报。就这样,早上,妻子用三轮车把他送到学校,晚上,又用三轮车把他接回家。

  刚开始在腰上挂上尿袋不适应,勒紧了腰疼,松了又会漏尿。一会儿不倒尿液就向下坠。有时候尿袋与皮肤擦出水泡,水泡破了被尿液一浸,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着。为了能坚持上完一节课,他只好尽量少喝水。备课批改作业时间一长,腰部疼痛难忍,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劝他注意休息,有的老师主动提出帮他批改作业,都被他一一谢绝。有一次上课时,由于长时间的站立,他腰部疼痛难忍,只好用手顶着腰部上课。这时班里平常最调皮的王松把自己的座位搬上了讲台说:“老师,您坐着讲吧!”看着平时最调皮的孩子能知道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他心里十分高兴。就这样,他带病坚持工作,所任班级在期末考试考核中各科成绩都是优,在当时县教委组织的创新成果展中,辅导的赵学咪同学的刺绣获县一等奖,还在《山东教育导报》上发表了论文《作文的“四个结合”》。成功的快乐,赶走了病痛,充实了他的生命。

  2004年魏立告所在的村小学合并到了新建的魏桥实验学校,离家有5公里的路程。他绝口不提自己的病情,最早赶到学校打扫卫生,备课最细致,批改作业最翔实,主动承担既教书又管理坐车学生的任务,他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再忙再辛苦却不辍笔耕,多年有论文获奖或发表。校领导听说了他的病情后,提出让他从事后勤管理工作,他坚决不从;又提出给他少安排些课时,他还是拒绝接受。在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他说:“当我旧病复发时,我恐慌过,消沉过。但后来一想,我有教书育人的梦想,有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我没有多少遗憾了……我知道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在我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我最喜欢的事,那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离开我钟爱的三尺讲台。就等于延长了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丰富的。”

  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这其中一定有他的光芒;如果有一种声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这其中一定有他的嘹亮;没有什么比他的潜移默化更能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就象一座灯塔,无论在黑夜的疾风骤雨里,还是在白昼的风和日丽中,都始终屹立,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他有一颗对学生博大的爱心,对党坚定的信仰,对他人前途敢于承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