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不良“校园贷”线索征集》,其中提到近期仍有部分不法机构顶风作案,导致一些学生受骗,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记者随机采访了济南的20名大学生后发现,20名大学生中,有13名学生使用过贷款APP或是身背贷款,其获取贷款APP途径方式除了朋友推荐外,有不少是因为网贷广告的广泛宣传。
对此,济南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征表示,面对校园贷,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不要过度虚荣、攀比,从而导致自己陷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 记者丁一凡
不良校园贷再露苗头
在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不良校园贷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但最近,不良校园贷似乎又有了兴起的苗头。
近日,教育部发布《不良“校园贷”案件线索征集》,提示学生以及家长通过“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即可举报不良“校园贷”。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还提到了“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联合治理下,不良‘校园贷’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但严防严治下,部分不法机构在暴利诱惑下铤而走险,仍有一些学生上当受骗,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的防范不良校园贷,今年以来,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淄博、聊城、济宁等地走进校园,向学生普及防范非法集资、校园贷、套路贷知识。
上个月,乳山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围绕群众关注的“校园贷”问题,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开展了“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宣传暨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在校学生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今年3月,胶州市检察院对一个利用“校园贷”网络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从事非法借贷业务的团伙,依法提起公诉,共三人领刑。
此外,聚投诉信息显示,2019年,拍拍贷、你我贷、蚂蚁借呗等几家头部金融机构与学生有关的投诉,累计达到了100条。
这些投诉几乎相同,大部分都在说金融机构给在校学生放贷,造成后者“过度负债”,且存在暴力催收行为。20名大学生中有13人贷款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借贷的情况,记者前往山东师范大学以及山东艺术学院两所高校,随机采访了10名男生以及10名女生。
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学生起初都否认有过借贷行为。但随着更深入地交流,10名男生中,有4人表示曾使用过贷款APP,但是目前已经还清并且没有再借。有1人表示目前正在使用蚂蚁借呗,款项尚未还清。还有5人表示从未使用过贷款APP。
而在10名女生中,有5人表示使用过贷款APP,但是目前已经还清。有3人表示因为此前“双十一”进行了大额的消费,所以目前身上有贷款。还有2人表示从未使用过贷款APP。
从数据上看,在20名学生中,有过贷款经历以及身上背有贷款的共有13人,其中男女的比例为5:8。此外,他们所使用的借款软件包括蚂蚁借呗、微粒贷、拍拍贷等。
贷款的学生这么多,那他们贷来的钱都消费在哪了?
“买口红、包、衣服。”小丽(化名)是接受采访的女生之一,她告诉记者,看到舍友买了新的口红或者新包,她就忍不住也想买。但是手头家里给的生活费完全不够,她正巧在刷快手的时候看到了网贷的广告,试了一下结果真的贷了出来。
“现在玩游戏都需要充值,我不敢跟家里要钱充游戏,只能是通过借款了。”小赵(化名)是十名接受采访的男生之一,他告诉记者,因为朋友的推荐,他使用了来分期,在填写了自身信息后,成功地获得了借款额度。广告诱导或是学生借款主因
接受采访的学生中,除朋友介绍之外,剩下的都是通过网贷广告而得知的借款平台。不少网贷平台的广告宣传力度都不小,几乎涵盖了快手、微信、微博、QQ等不少APP。
以快手为例,作为国内出名的短视频平台,其用户量惊人,早在2017年,其已经宣称拥有1.1亿日活跃粉丝。可就是这样的平台,网贷广告比比皆是,如“借一万日息低至1.6元。”“这也太值了吧,我也注册一个。”等等的宣传语更是通过真人录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
在黑猫投诉、聚投诉等第三方投诉平台,有着大量关于快手的网贷广告投诉。不少用户都是在看到了快手上惟妙惟肖的广告后,才从网贷平台上借款。
成年人暂且不论,只说学生,他们是否能够分清广告和现实的差距呢?从采访的结果上看,他们很难不被快手的广告所诱惑,所谓的“低息”“太值了”几乎成了他们贷款的主要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3月份,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 《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指出,据监测发现,近期社会上仍有一些网贷机构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不实广告,其中涉嫌营销违规产品,宣传违规活动。
为此,中国互金协会郑重提醒,各从事网贷业务的会员机构及提供网络小额贷款服务的相关机构应恪守行业自律要求,坚持合规审慎经营,不违规宣传和发布不实广告。但是哪怕有权威发声,网贷广告仍然屡禁不止。专家建议:应培养学生健康消费观念
随着校园贷被取缔,不少贷款平台都停止了对大学生发放贷款的业务。
“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学生仍可以在多个网贷平台申请到高息贷款。”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网贷平台抱着侥幸心理,妄图以简单的页面提醒来规避责任。
另据《人民日报》报道,经过整治,校园贷得到遏制,但出现回租贷、培训贷等诸多“新马甲”。
这篇报道还提到,教育部等部门2017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此外,济南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征表示,之所以校园贷会出现,是因为学生有消费需求。面对校园贷,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要正常消费,不要过度虚荣、攀比,从而导致自己陷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记者 丁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