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山东省副省长任爱荣提到,为更好地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对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进行了功能细分,明确了功能定位。那么,这三大片区究竟各有什么特色,如何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发布会上,济南、青岛、烟台三市市长分别介绍了三大片区未来的发展规划。

  济南:162项创新措施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方案》,济南片区,实施范围37.99平方公里。主要是发挥省会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医药医疗创新发展、产业金融创新和人才支撑。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济南市市长孙述涛介绍,目前,除省《总体方案》涉及到济南的85项创新措施外,济南又增加了77项自主创新措施,共计162项。

  “作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发挥济南优势、彰显泉城特色,放开手脚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主动与青岛、烟台片区实行错位协同发展。”孙述涛说。 

  济南片区是济南经济最活跃、科技创新资源最聚集、产业层级最高的区域,将充分发挥现有平台园区集聚产业、形成规模、汇聚优势的重要作用,针对人工智能、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芯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精准招商。

  依托片区内的济南超算中心,济南将加快建设全国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2025年之前可实现每秒百亿亿次的运算速度,比当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快5倍以上,以此强力赋能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海洋等“十强产业”和济南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十大千亿级产业”,将快速发展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到2022年,将服务企业2万余家,带动产值万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廉便捷的境外商品与服务。

  在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上,济南将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国际谷,高标准打造齐鲁科创走廊和高新区核心区等科技功能区,在量子技术、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命科学、医疗康养等领域,加快打造形成国际领先引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谷”。

  济南正在建设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本产业园区,打造具有国际权威性、公信力的“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实现“知识产权可作价,成果转化能估价,人才团队有身价”,把济南建设成为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全球集聚高地和配置枢纽。

  另外,依托国际金融城,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推进股权基金聚集发展、加强金融安全防范等领域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将探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人民币通过资本项目对外输出;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同时,加快流程再造与制度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吸引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青岛:重点发展五大产业 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青岛片区,实施范围52平方公里。主要是聚焦优势经略海洋,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和投资领域改革,优化贸易结构,探索金融创新。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青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青岛市市长孟凡利介绍,在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中,青岛片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而青岛片区的发展重点,在五大产业上,包括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

  孟凡利提到,国际贸易是青岛的传统优势。青岛拥有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2018年实现货物进出口贸易额5321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九位,占全省的27.6 %。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在全国31个示范城市排名第八位。自贸试验区批复后,在国际贸易上,青岛一是抓创新,二是调结构,三是提总量。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高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提高一般贸易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提高高技术工业品和高品质消费品在一般贸易中的比重。到2022年,青岛片区内企业主体不低于3万家;进出口额比2018年实现翻番,达到300亿美元。

  海洋经济上,在全面发力的基础上,突出海洋装备、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几个重点产业,既抓规模总量,也抓质量效益,夯实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设国际海洋产业名城。

  航运物流上,下一步,青岛将加快建设以东北亚为重点的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扩大辐射范围,充分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服务中西亚、中东欧,有效联接日韩、东南亚,更好发挥航运枢纽面向国内外的辐射作用。

  现代金融上,青岛有我国唯一的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下一步将加快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大力促进跨境投融资,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支持跨国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先进制造业上,青岛一向是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见长的城市,产品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但也面临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提升规模提升质量的挑战。

  烟台:聚焦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烟台片区,实施范围29.99平方公里。主要是发挥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优势,聚焦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贸易转型升级和金融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此次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烟台片区,是烟台自1984年获批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迎来的又一次重大开放机遇。”烟台市市长陈飞说。烟台将坚持聚焦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等“四个聚焦”,高标准打造智能制造的聚集区、中日韩合作的先行区、海洋经济的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区、现代服务业的样板区。

  在深化中日韩区域合作上,烟台有天然的区位优势。烟台毗邻日韩,又有长期交往打下的厚实基础。陈飞提到,目前,在烟台投资的日韩资项目5090个。2018年,烟台分别完成对韩、对日进出口496亿元、417亿元,均占全省的1/5以上。

  在于日韩的合作上,下一步将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产业合作、经贸合作、科技金融合作。烟台片区叠加国家级中韩(烟台)产业园,烟台将以健全中韩“两国双园”联动发展机制为抓手,开展中韩标准化合作,促进标准互认、标准体系兼容,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加快建设中日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建立中日韩跨国产业联盟,推进中日韩跨国技术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优势互补。在科技金融合作上,举办中日、中韩高新技术发展论坛,加强中日韩创新创业孵化合作,打造中日韩特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探索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鼓励包括日韩在内的国外交易所在烟台片区设立办事机构。

  另外,烟台是制造业大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下一步,烟台片区将围绕这一发展优势,用好自贸区创新体制,持续提升制造业领先发展水平。在经略海洋上,烟台海域面积占山东省的1/6,海岸线长占全省近1/3,海洋产业基础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烟台片区濒海临港,创新涉海服务、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海洋装备一直是烟台的优势。”陈飞说。陈飞提到,今年1-7月,烟台各大海工装备企业的订满都很饱满,下一步将探索开展海工装备整体方案设计、融资租赁、全球保税维修再制造和系统集成服务,建设海工高端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城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