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7月20日讯 《论语》开篇中这样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是很愉快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7月11日,山东迎来了50名新疆的孩子。7月11日至7月1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举行了中小学生山东夏令营访学活动。

  “这是什么?这是拓墨,上面写着什么呢?上面写着有朋自远方来。在新疆见过吗?很少见”,在曲阜的孔子研究院,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的学生阿迪拉·阿布依米提正在体验传统拓印技艺。今年11岁的她,第一次来山东,也是第一次来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她告诉记者,参与传统拓印和线装书的课程体验,让她和自己的小伙伴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趣,又有意思。回到新疆后,一定会跟自己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一走进孔子研究院一楼大厅, 新疆兵团第十二师三坪104团中学学生刘瑞楠就迫不及待地和远在新疆的奶奶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分享上午的见闻。在曲阜访学只有一天的时间,早晨不到八点,她就跟其他营员们来到了孔庙万仞宫墙下,观看了开城门仪式。

  随后她跟同学们前往大成殿,举行了祭孔仪式。在祭孔典礼中,她第一次穿上了汉服,并接受了带队老师颁发给她的绶带。当她将这些事情讲述给奶奶听的时候,刘瑞楠的奶奶激动不已。

  刘瑞楠的奶奶叫张秀英,72岁,老家潍坊昌邑。19岁就到新疆兵团第十二师,成为第12师104团的职工。一呆就是53年。一提到山东老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次孙女到山东访学,最高兴的就是她。她经常给孙女讲起山东老家的故事。从小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陆云韬,小时候也常常听到奶奶讲起山东的人事物。今年他12岁,他的奶奶是1952年进疆的山东军垦女兵。

  据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组织的这次访学活动,50名学生营员大部分由1952年、1954年进疆的山东军垦女兵后裔、“沙海老兵”后裔和少数民族学生组成。在曲阜参加祭孔仪式,让学生们重新认识了儒家文化,感受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经39个小时的火车,跨越3000多公里,50名孩子从新疆来到齐鲁大地。最大的14岁,最小的10岁,他们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山东,除了孔孟之乡,孩子们最向往的,还有大海。在日照这一站,学生们见到了广阔的大海,他们在海边戏水、玩耍、拍照。在青岛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唯美的海豚,记忆超群的海豚,动物们的表演,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作为这次访学活动的重要一站,临沂站。50名新疆孩子追寻红色记忆。在临沂孟良崮纪念馆,学生们认真聆听了孟良崮战役的经过。除此之外,50名学生也抵达了沂蒙影视基地,参观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学习沂蒙红嫂事迹,并听取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老师讲述自己奶奶当年深情救护伤员,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故事。50个孩子,大部分为革命后裔,“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事,让他们产生了共鸣。学生郭沁鑫告诉记者,自己的曾爷爷在1949年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战友一同解放了和田。今天听到“沂蒙母亲”的故事,自己很感动,立志以后要好好学习,继承先辈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不忘初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特意举行了这次“援疆相伴齐鲁行、访学寻根共圆梦”中小学生山东夏令营访学活动。一周的时间,50名学生先后赴山东济南、临沂、日照、青岛、曲阜等地访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进了民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