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农户”、“能人带户”等发展模式,通过打造乡村美景、特色农产品产销链条,带动贫困户脱贫。旅游扶贫,不仅助力乡村振兴,也让曾经的贫困户旧貌换新颜。近日,记者跟随市文化和旅游局走进我市多个特色乡村进行走访,了解他们打造美丽特色村居,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

  大地村: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赚工资

  位于黄前镇北部大地村,属于纯山区村,这里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不发达,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样。201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当时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75户、752人。经过近三年的脱贫攻坚,截止到去年年底,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67人。大地村通过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让村里的贫困户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乡村旅游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时,有不少农户正在村子里的茶园里采摘茶叶。“我对象由于常年患病,无法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常开销大部分靠我。现在到茶园里来采摘茶叶,每天都能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再加上其他的收入,日常花费不是问题了。”在茶园采摘的一名贫困户说道。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大地村2016年被列为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这个村发挥林果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乡风民风淳朴等优势,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

  “市委组织部派驻第一书记到我们村进行帮扶。我们村先后投资320万元,在东山和西山均修建旅游观光路两条,总长11.5公里,成为旅游观光的绿色通道。同时也是村民上山收板栗等林果的通道,这比以前人抬肩扛省时省力多了。这不仅是游客的观光路,更是村民的致富路。”大地村支部书记张广元介绍道。

  大地村通过建设特色茶园、引进泰安鲁普耐特工艺品加工项目,进行旅游商品开发,推动品牌化包装,在村集体每年都能获得增收的同时,也给村里的贫困户带来了就业岗位。“不出村就能在这里打工干活,通过计件发工资,多劳多得。”在村工艺品加工厂,另外一名贫困户说道。

  大地村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收取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让他们实现脱贫。投资1500万元,建设鱼菜共生、茶园旅游扶贫项目,年收益8万元,收益的70%用于贫困户分红。村里投资80万元,建设85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3万元,收益的70%同样用于贫困户分红。

  记者在村里走访时了解到,目前村里已经划定果树采摘园,建设体验式采茶、炒茶农耕园以及垂钓中心,并发展农家乐。接下来,还将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发展生态旅游、民宿旅游,打造旅游特色村,推进旅游扶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乡村振兴。

  大河峪村:小小猕猴桃 让村民赚钱不再难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实现产业扶贫的不止大地村,位于泰山区北部山区的省庄镇大河峪村,围绕着种植、采摘猕猴桃等瓜果,探索出了旅游产业助力脱贫的新路子。

  大河峪村有着优良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和优异的土质条件,以及悠久的猕猴桃种植历史。为尽快摆脱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大河峪村打造第一家泰山猕猴桃精品采摘园,以猕猴桃采摘游为核心发展四季观光采摘旅游产业,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泰山山脉最佳田园观光采摘游、农家乐休闲度假游乡村旅游明珠。

  “我们村里提出了五年内‘修通一条路、建设一片园、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强村’的目标。现在大家看到的猕猴桃精品采摘园、观光步栈道、村里的墙体彩绘,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所规划建设的。”大河峪村支部书记陈翠国说,村里有了产业,也给村贫困户带来了就业和收入的机会。大河峪村围绕着猕猴桃种植,引导大河峪村的种植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这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就惠及了广大村民,提高了村民收入,让贫困户生活得到保障。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大河峪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经扩大至200余亩,亩产量能达到5000斤左右,而且这里的猕猴桃口感酸甜,备受游客喜爱。据悉,该村种植的猕猴桃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开始大面积成熟,采摘季节持续到10月底,届时,将迎来大量休闲游客采摘品尝。

  (中华泰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