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近尾声,今年山东大片农田里鲜见“狼烟”。麦收近尾声,今年山东大片农田里鲜见“狼烟”。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山东秸秆产量大、产期集中。近年来,在秸秆集中产期,“狼烟”鲜见,除严格的“禁烧”政策外,山东近些年来积极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功不可没。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农用为主、多策并举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的框架已基本成型。

  一个小小秸秆,在山东究竟如何“用起来”的呢?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梳理了一下山东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秸秆还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秸秆还田,目前还是综合利用的大头。公开资料显示,山东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机械化粉碎还田后肥料化利用占就达62.9%。如,齐河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总结提炼的“黄淮海地区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模式”,成功入选秸秆农用十大模式,并被向全国推介发布。据了解,该模式基于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模式,在小麦收获季节,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小麦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地表,直接免耕播种玉米,节约成本,不误农时。同时,地表有秸秆覆盖,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在玉米收获季节,用秸秆粉碎机完成玉米秸秆粉碎,然后采用大马力旋耕机进行旋耕,省工省时,松土、碎土,能实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利用。

  山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所长郭洪海说:“要是玉米秸秆还田呢,一般小麦能增产10%,像小麦秸秆还田以后呢,玉米能够增产10%到15%,这样的比例。增产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饲料化利用。将秸秆青贮氨化等程序之后进行饲料化利用是变废为宝的另一大招。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不但可用来饲喂牲畜,还能起到“过腹还田”的作用。高唐县大力扶持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场等大型养殖场,大量收购全株青贮玉米秸秆,提高了农户推广秸秆青贮工作的积极性。微山县也大力发展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作养牛场等饲料,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生物质发电、大型沼气和热解气化燃料化。秸杆做燃料,才是本身的拿手活,但燃烧的地方换一下位置,效益就大不一样了。商河县经济开发区的济南玉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就利用秸秆做燃料来发电。据了解,该企业每天燃用秸秆900多吨,每天可为国家提供清洁能源65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提供绿色电力2.1亿千瓦时,全年可燃烧各类生物质秸秆30万吨左右,可替代原煤16万吨左右。秸秆燃料化也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深度发展的一个好路子。

  基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技术主要利用秸秆来养殖食用菌。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的农民就学会了利用秸秆用来种植双孢菇。养殖户用秸秆沤制双孢菇培养料,又省钱又环保。高青县菇农用秸秆养殖蘑菇的做法曾引发新华社记者的浓厚兴趣。新华社记者实地观看了高青县菇农的做法后称之为“废弃秸秆上长出“循环农业”。高青县的农民将玉米秸秆与棉籽壳、麸皮等一起加工成适合蘑菇生长的菌包,来种植蘑菇。

  原料化。秆杆也是工业品的原料。除造纸外,它还有更多的用途。烟台万华利用农作物剩余物制成的无醛秸秆人造板产品,引发各方重视。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国(山东)秸秆人造板产业示范区的发展思路。根据相关方案,2021年年底前,在烟台、菏泽、德州、滨州、临沂等市建设秸秆人造板及相关无醛建材产业示范区,促进全省传统人造板产业绿色升级,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今年5月12日,作为“双招双引”工作的一个成果,1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落户聊城。该项目利用NER环保秸秆纤维素创新技术,以当地农作物秸秆为原材料,摒弃传统工艺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成本的弊端,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植物纤维素。此外,邹平对秸秆进行深加工,生产一次性餐具等,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

  小小秸秆,本事其实挺大,只过这些年来被“狼烟”抹黑了名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秸秆深度综合利用的空间也会逐渐打开。到那个时候,秸杆不再是农田里人人嫌弃的废物。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