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900字,预计阅读8分钟)
历史有时耐人寻味,却又妙趣横生。
曾经要射杀自己的管仲再次站在自己的面前,不过这次不是要动兵器,而是要辅佐自己,公子小白(齐桓公)一阵感慨。
自太公(姜子牙)封齐之后,“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至齐襄公和公孙无知后,齐国陷入王权争夺中,两位最有实力继承大统的人流亡国外,谁能早一步赶到齐国,谁就能在争夺中占据优势。
管仲辅佐的是公子纠,背靠鲁国的支持,是公子小白最大的竞争对手,小白则获得齐国权贵们的支持。谁早一步到齐国,谁就有望继承大统。
在归途中,管仲提前埋伏想要射杀小白,幸好射中衣带钩,小白“演戏”顺势倒在车上,打消管仲和公子纠的顾虑,在鲍叔牙协助下,早纠一步赶到齐国。
在问政鲍叔牙时,鲍叔牙提到若要国家大治须重用管仲。小白一阵愤怒,这不是曾经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吗?小白对管仲恨不能杀之而后快,但鲍叔牙晓之以理,小白才打算启用管仲。
管仲入相后,多项改革并出,“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而行罚”“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小白率先在春秋称霸,后世称其为“齐桓公”,尊为春秋五霸之首。
01
齐文化指的是齐地文化,通常所指的齐文化是齐国文化。齐国的缔造者是姜子牙(姜太公),代表人物是管仲,有语录《管子》经后世整理传至现在,至今仍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管子·牧民》里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除了管仲,鲍叔牙、孙武、孙膑、晏子等人也是齐文化的代表人物。
鲍叔牙,这位让贤的“股肱之臣”和管仲之间的友谊成为朋友间友谊的“至高境界”——“管鲍之交”。
管仲就曾提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鲍叔牙)也”。辅佐齐桓公登大位,却退位让贤给管仲,管仲临终之际,齐桓公询问谁可以为相(意欲立鲍叔牙为相),但管仲提到,鲍叔牙爱憎分明,不适合为相,鲍叔牙知道此事反倒觉得管仲是对的。
我国历史上,对伟大的友谊从不吝惜歌颂,“伯牙绝弦”、“羊左之交”“桃园三结义”……代代流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来一观数千年的故事,也向先前“见贤思齐”。
02
见贤思齐的何止是人,“物”亦不可或缺。
兵圣孙武,其传世名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太宗李世民曾说道,“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不仅应用于战争,还被广泛应用于商界、农事生产等。马云的“贵人”孙正义就曾提到,“如果没有《孙子兵法》,就没有我孙正义”。
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孙子兵法》被《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也说明《孙子兵法》的重要价值。
银雀山出土的除了《孙子兵法》还有《孙膑兵法》,二者均是兵法的“圣典”,值得一提的是孙膑还是孙武的后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相比于自己祖爷爷孙武在吴国风生水起,孙膑可谓是“流年不利”。膑字义同“髌”,膝盖骨,孙膑曾遭受过髌刑(削去膝盖骨),陷害他的是同拜于鬼谷子的师兄庞涓。
后来在齐国的帮助下,孙膑先是桂陵之战中,用围魏救赵战术大破魏军;马陵之战,以减灶之法诱庞涓孤军冒进,射杀庞涓,打败魏军。
时至今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仍是我们汲取的宝贵财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央”“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竟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
03
齐文化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被丰富,但改革似乎是齐文化的不变的属性,从姜太公“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到管仲“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再到晏婴“君商渔盐”乃至齐威王“纳谏”……
部分专家如孙德菁教授,提出了齐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变革观,勇于变革、不断创新,以及崇尚改革开放、追求务实创新、以智取胜的先进文化。
并指出,“齐文化产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齐文化的变革观是齐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就在于齐文化变革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举的开放思想和勇于开拓创新的变革精神,超越了时空的意义,对于新时代正处于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我们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齐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在局限于齐地、山东,魅力也不仅仅在经济领域。
淄博齐文化研究院院长任传斗提到,“齐文化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略、改革开放的发展理念,重视人才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礼法并重的法治思想,务实的社会治理思想,为民爱民的廉政思想,构建睦邻友好关系的外交思想,等等这些治国思想,与今天的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诸多的契合点,对当今治国理政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无论是国家的改革开放,供给侧改革注重高质量发展,还是山东“双招双引”、新旧动能转换,亦或淄博“一个目标定位、四个着力建设、十个率先突破”,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此外,对齐文化的不断深挖,让齐文化的影响更加深远。
“它兼容并包、独立自主的学术精神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珍贵精神文化遗产”,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民也指出了齐文化的代表稷下学宫的作用。
在淄博,曾经的齐国故都,过去一年,“61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成功举办齐文化节、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城市规划建设更多融入齐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
今年还将“加快推进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齐古城、稷下学宫等核心区重点项目”“高水平办好齐文化节,以更大力度创新推动齐文化资源产业化和传播现代化”。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提到,“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先若后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移,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更应该继承发扬。
正如齐文化的特点一样,与时俱进,推动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能培固精神之“根”,也能熔铸理想信念之“魂”,以致历经岁月沧桑更加醇厚凝重。
参考文献资料:
任传斗,。齐文化特征及当代价值[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8,3(6)
张洪兴,。爱国、改革、尚功——浅议耿振东《〈管子〉学史》阐释的中国精神[J]。管子学刊,2019,0(1)
李海云,。孙膑崇拜的正统化脉络与地方化过程——以山东潍北地区瓦城大庙为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1)
文/刘培省 设计/刘蒙蒙
编辑/胖虎、王晨 审校/寒江客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