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省发改委等省直11个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印发公布了第一批10个县、100个乡镇、1000个村创建名单。半年多时间,示范创建工程进展如何?近日,记者从省发改委农经处获悉,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汇聚各类资源,狠抓政策落实,多层次、多角度支持示范单位提升创建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示范效果十分明显。第一批示范创建名单公布后,各示范创建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有效突破。以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济南章丘区、平度市、邹城市、新泰市、蒙阴县、鄄城县等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二是模式路径更加多元。各地充分结合资源禀赋,东中西差异化推进,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样板打造之路。比如,诸城市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着力打造“诸城模式”升级版,将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作为推进示范创建的具体抓手,每个生活社区至少建设1个以上的生产园区、1个以上的生态景区,目前该市每个镇街园区至少培育了1个“三区”共建共享示范样板。

  三是样板典型不断涌现。在示范创建推动下,新典型加快培育,老典型转型提升。一大批新的先进样板在示范创建过程中脱颖而出,形成了新老融合、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比如,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干部群众面对缺路、缺水、缺人“三大穷根”,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山修路、引水灌溉,创新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推行以“原始股”和“创业股”为主、其他入股方式为辅的多元化入股模式,实行“劳动力+劳动量”相结合的“工票制”,对扶贫项目实施“村集体所有、合作社管理、社员有偿使用”的做法,有效破解了无钱办事、无人干活、无效管理等一系列难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村庄由乱到治、产业由废到兴、群众由散到聚的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聚集效应加快显现。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了“市向县倾斜、县向乡聚焦、乡向村发力”层层传导落实的聚集效应。大多数示范创建单位面对“人钱地”等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问题,不等不靠、想方设法,摸索出许多管用有用的好招数。比如,新泰市以做活金融文章为突破点,组建富美乡村振兴发展集团,设立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1亿元招财引智基金、2000万元特色小镇扶持基金,创新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城镇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有效调动起工商资本下乡创业的积极性,累计引进工商资本87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综合体118家,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2家,带动23.5万农户增收致富。平邑县将全县唯一的示范镇—温水镇,作为集中打造片区,举全县之力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聚焦“两区三水多点”,打造“温山软水、多彩田园”的“双美温水”,取得很好的示范成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韩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