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一假期成功实现了大反转。

  假期由1天变成4天,大大缓解了公众对休假的饥渴。作出这种变化,背后基于了怎样的考量?《嗷夜》栏目进行了梳理。

  源于公众对休闲的渴望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9年假期安排时,就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五一小长假消失了。这不是故意取消,而是没有专门为五一安排调休。这样,正好在周三的五一劳动节,就孤零零地变成了只有一天的假期。

  自从取消五一黄金周以来,人们逐渐习惯了这个春天的“小长假”。三天时间,不可能安排长途旅游,很多人会选择在自己城市的周边进行消遣式旅行。“小长假”成为一种独特的节奏,它介于双休和假期之间,虽然达不到“狂喜”,却也能够让疲惫的都市人调整一下身心。

  人们总是想多休,总是想把假期“连成一片”,这本身足以说明存在一种普遍的对更长假期的渴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很多人也和时代一样高速奔跑。现在既然宏观经济到了调整机构和发展理念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呢?

  “休闲”本身就具备价值,它不再是劳动之后的休息,而是一种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也是一种新的生活观念,人们不再把休假当成是“偷懒”,而是真正享受人生乐趣。

  大反转背后,首先源自公众对休闲的渴望。

  源自行业本身的发展迫切

  假期变动,立时引起了旅游行业的“蝴蝶效应”,这说明了旅游行业本身具有非常迫切的发展需要,需要假期来刺激市场,提振精神。

  今天五一长假延长的新闻一出,有些行业就非常敏感地出现了变化。比如,旅游行业,机票预订激增、股票大幅上涨……

  4天长假迅速激起网友的出游热情,甚至有网友迅速反应给出请假攻略:4月29日,4月30日,请两天年假,就可以整整休息7天,凑出“黄金周”了。

  据飞猪数据显示,五一改为放假四天的消息公布后,平台机票预订量激增。10点至12点国内机票预订量较上周同时段增长超过50%,国际机票增长超过150%。其中10:19-11:19消息刚刚发布的一小时内,国内和国际机票预订量便增长30%和90%,可见消费者对于五一长假出行的渴望。

  参照往年小长假的情况,携程旅游专家预测,今年五一从1天假恢复成为4天的小长假,预计全国可能会有1.5亿人次旅游,特别是对于国内游、本市本省内的旅游,高铁、自驾游,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会给“吃住行游购”各个行业带来相当规模的消费。

  此外,受到这个利好消息影响,旅游股在盘中纷纷快速拉升,旅游指数快速拉升2.48%,板块的成交量也放大至46.96亿元,今年以来该板块上涨了18.4%。

  最近几年,中国的进步有很多就体现在“旅游休闲”上面,出行、酒店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说明人们有着多样的需求。

  源自休假制度改革的更高诉求

  五一假期反转的背后,休假方式的变革也将成为今后公众讨论的重要话题。从这一层面来说,这是假期变动背后的深层次考量。

  不难看出,增加假期天数、建立更人性化的休假模式,已成为普遍而强烈的公共诉求。这不是恢复五一“小长假”或延长某个假期等在现有休假制度上作局部调整就能完全解决的。有必要以更高的站位,作出全局性的前瞻部署。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从“物质消费时代”进入了“精神消费时代”,旅游消费是我国民众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融入人类主流文明进程的主要路径。长假的短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和以旅游消费为载体的民众精神文化需求释放的最大瓶颈、最重要的“牛鼻子”和“天花板”。

  真正落实带薪休假,甚至强制休假,或者探索一种更灵活的休假方式——比如人们可以把加班天数累积下来休一个长假,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们的“休假饥渴”。

  归根结底,假是放给公众的。

  因此,假期制度在设计上,公众要有充分的参与权和表达权。今年不少代表委员就将民意带上两会,这是公众参与体现较为明显的表现。

  比如,周海波代表建议“年三十纳入法定假期”;吉桂凤代表建议“从2020年开始,以延长假期和调休的方式,把春节假期延长至10天,清明节延长至7天”;熊思东代表建议“2.5天小长假推向全国”;黄细花代表建议“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配合职工带薪休假”,陈静代表建议“将七夕新增为法定节假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琪

  资料|澎湃新闻、新京报等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