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光族”到“负翁”,眼下我国部分年轻人的财务状况令人十分担忧。过早堆积的各类债务,既令现实生活如履薄冰,更是对未来梦想的过早透支。不计后果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其实是披着“消费主义”外套的人生陷阱。

  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作用毋庸置疑。“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也的确有效促进了消费潜力的释放。但对年轻群体消费能力的发掘,理应慎之又慎。

  对年轻群体而言,亟须补上理性、客观的消费观念课。日前,一家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认为“年轻人负债多很正常,借钱给年轻人是双赢”,受到许多网友的指责。纵览网络空间,类似言论并不少见。这样的观点看似有理,实际上是抛弃前提的歪理。

  “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这虽带有几分调侃色彩,也多少反映出过去一二十年间,国人消费方式的变迁。“寅吃卯粮”一时惬意,但当前我们的物质并非取之不竭的金山。更何况,举债消费的内容也是一个隐忧。

  心仪的服装品牌打折了、喜爱的数码产品迭代了、追捧的美妆上新了……消费的理由总有很多,但把钱过多花费在消费品乃至消耗品上,自然对个人成长成才毫无裨益。这种重表面轻内在的消费方式,既浪掷了个人发展的潜质,也降低了个人奋斗的未来预期。

  本就残缺的消费观念、似是而非的舆论诱导,再遇到不法分子别有用心的设计,校园贷、美容贷、裸条贷之下,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被套路,甚至陷入高利贷、暴力催讨的险境。这已不只是梦想实现中遭遇的荆棘,更可能成为折断梦想的“黑手”。

  国民经济的发展成就虽举世瞩目,但与之匹配的财富观念仍在路上。对那些诱人入瓮的“消费主义陷阱”,要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为社会消费提质升级保驾护航。(萧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