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3月14日讯 针对资源枯竭煤矿关闭后产生的职工分流安置问题,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常委满慎刚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应建立区域性专业化煤炭人力资源输出公司。

  满慎刚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国煤矿约5800处,从业人员约370万人,这些煤矿最终都将关闭退出,从以往情况看,分流安置后的职工在收入福利待遇上往往比从事煤炭生产时要低得多,容易陷入困难群体。

  为此满慎刚建议,应以煤炭生产大省作为试点,成立区域性专业化煤炭人力资源输出公司,专业培训培养煤炭从业人员,使他们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各类劳动保障。

  “国家人社部门明确煤炭人力资源输出的岗位、工种。新建煤矿可通过与专业化煤炭人力资源输出公司签订用工合同,实现劳务输入,解决用工问题。”

  满慎刚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待矿井资源枯竭或去产能退出时,劳务输入人员将回到人力资源公司,由公司派遣到其它煤矿继续从业,从而使资源枯竭矿井免除大规模职工分流安置压力,更易于履行破产改制程序,同时,新建矿井也不用在招收和培训新人员上费功夫。

  “应该修订完善人力资源输出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其经营地位,核准资质和业务,完善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区域性专业化煤炭人力资源输出公司的合法性和市场主体地位。”满慎刚说道。

  同时,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绿色高效供给,满慎刚两会期间还建议,应将煤炭产业安全高效智能化发展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满慎刚表示,近年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突飞猛进,燃煤电厂排放水平已经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标准,成本却不到天然气的一半,同时现代化煤化工、洁净型民用灶具等技术也日渐成熟,煤炭仍然是最安全、最经济和相对绿色环保的能源。

  满慎刚建议,应推动建立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的国家级研究平台。统筹调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大煤炭开采利用的基础装备、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推动煤炭产业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政府应出台支持煤炭绿色清洁发展的政策或设立专项基金,激励煤炭企业自主研发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煤炭开采技术,鼓励煤炭企业淘汰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工艺,支持煤炭深度加工,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满慎刚表示。(据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