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中的吴秀丽。上班中的吴秀丽。

  十八年芳华,都说做出选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坚守这份选择。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吴秀丽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担负的是责任,奉献的是爱心,追求的是细致,拼搏的是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不平凡的庄严与责任。

  消除隔阂>>

  一谈往往就是两三个小时

  新收大队肩负着所内全部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收治、管理、教育和康复工作。身患艾滋的戒毒人员往往还伴有梅毒、乙肝等多种疾病,入所后行为消极,情绪悲观,言语冲动,一言不合便出现极端倾向,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戒毒人员,因语言、习俗的差异,经常表现得格格不入,戒治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消除艾滋病戒毒人员内心的隔阂,作为带班队长的吴秀丽不徐不疾,坚持不穿戴防护用具,与她们促膝长谈,这一谈往往就是两三个小时。谈着谈着,戒毒人员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CD4数值她就“门儿清”了。渐渐地,戒毒人员便不自觉地敞开心扉,融入到戒治大家庭中……

  一次下夜班不慎摔伤的她,本应在家多休养几天,但第二天她准时出现在了晨会上,笑盈盈地说:“队里警力这么紧张,一点儿皮外伤不用休息,多活动活动有利于新陈代谢。”也正是这种敬业的精神,才让她将“艾滋病戒毒人员”这块“硬骨头”变得得心应手。

  从心出发>>

  化解戒毒人员和母亲的“仇恨”

  姜某是吴秀丽管理的强戒人员之一,沾染毒品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家庭的关爱,企图用吸毒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家人的关注。

  为了了解姜某的家庭状况,吴秀丽想方设法与姜某母亲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得知,姜某从小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亲对她的出生及其不满,弱势的母亲没有家庭地位,无奈之下只有把她寄养在乡下的奶奶家,长年累月不去看望一次。在与其母亲沟通的过程中,她一再地恳求:“一定要救救孩子,是我对不起她,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吴秀丽深深地感受到这个柔弱母亲的无奈和自责。

  为了消除姜某的怨恨心理,让她理解母亲的不易,吴秀丽将与她母亲的微信内容做了整理,当她看到母亲真诚的甚至有些卑微的恳求时,终于忍不住流下了心痛的泪水,体会到了母亲那份深沉厚重的爱。在接下来的戒治生活中,吴秀丽一方面鼓励她定期与母亲通信、通话,勇敢地向母亲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渴望,一方面也积极地与其家人沟通,让姜某的家人及时了解她的进步与改变。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姜某重新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她的父亲也渐渐改变了从前根深蒂固的思想,重新接纳了她。从那之后,姜某开始安心戒治,没用多长时间,她就成为了那批新收戒毒人员中的佼佼者,无论学习还是康复,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多措并举>>

  让自由散漫的戒毒人员动起来

  面对繁琐细致的生活卫生工作,吴秀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工作做好,给戒毒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戒毒环境。”而大部分戒毒人员原本的生活自由散漫,几乎不干家务,要想做到规范化管理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秀丽从“严、细、实”上下功夫。

  她“严”格落实各项生活卫生制度,切实做到日检查到位、日消毒到位、疾病监控到位、警察亲自发药到位、生活食品管理到位、防暑防寒措施落实到位;她“细”分新收大队人员特点,组织开展内务卫生个人自查、戒毒人员互查、班组日查、大队周查,做到人人都是卫生“小卫士”,内务卫生无死角;她“实”行“多策并举”的奖惩制度,采取严格新收内务考核、开展叠标被比赛活动、奖罚分与日常生活相挂钩、公共卫生区域实行承包制、责任到人等方法。吴秀丽通过规范化管理,经常化卫生。使民管成员责任心增强,新收戒毒人员更快适应环境,戒治积极性提高,从未发生水痘、大范围流感、腹泻等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在日常的卫生抽查中,她所在的大队一直保持优良状态,并在所里的卫生检查评比中多次获得优胜大队的荣誉,得到了各职能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她宛如一阵阵清风,吹进戒毒人员干涸的心田;恰似一缕缕阳光,照亮戒毒人员灰暗的生命之旅。她真心奉献,无私付出,书写出她从警生涯中最动人的篇章。

  (生活日报记者 李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