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破大案没斗凶徒,这个“平凡”民警为啥成了全国唯一获“改革先锋”的警察?
摘要:“‘邱娥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他是全国几百万兢兢业业、忠诚奉献的公安民警的缩影。我们都要向‘邱娥国’学习。”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来自江西南昌的基层民警邱娥国成为全国公安系统唯一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人。
翻开邱娥国的履历,在他27年的从警生涯中,最引人称道的不是他破获的大案奇案,反而是他在户籍民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付出点点心血,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敬意。“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身为人民警察就要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邱娥国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荣耀。
辖区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三圈
1946年,邱娥国出生于南昌市进贤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家境贫寒,是当地党组织、政府和热情的乡邻帮助他们家渡过一道道难关,帮助他读完小学,送他参了军,入了党。1979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二年,33岁的邱娥国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南昌市广外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单位,户籍民警天天要和群众打交道,从担任户籍民警的第一天开始,邱娥国就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最基本的一条原则。他办事,能办的事及时给群众办,不能办的事也给群众解释清楚,从不讲“不知道”三个字,更不对老百姓凶凶喝喝。
广外派出所辖区在南昌市的老城区,面积大,人口稠密,小街小巷纵横交错。为了尽快熟悉辖区人员情况,邱娥国身上总是夹个本子,挨家挨户摸情况,有时为了核准一个姓名、一个年龄,他常常要往一户人家跑好几趟。他说,作为户籍民警,不能身在基层不会做群众工作,不能身在群众中不贴近群众。
在与老百姓朝夕相处,嘘寒问暖的过程中,邱娥国了解了他们的苦乐,特别懂得他们的困难,邱娥国还不知不觉地管起了本与他户籍民警工作职责没有多大关联的“闲事”——帮助辖区老百姓排忧解难。邱娥国从警以来,每年都要为辖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达200多起。
象山南路一家居民房子漏雨,邱娥国借来工具,连夜上门帮着修理屋顶;辖区里半夜三更一位生病的老太太不肯上医院,子女只好请来邱娥国,他三劝两劝,背着老太太去了医院;一家台球室营业到后半夜,吵得居民无法入睡,邱娥国找到老板,一起商量着调整了营业时间……在别人眼里,邱娥国管了很多闲事,他却没把这些事当“闲事”看。“这些事看上去好像不属于派出所户籍警职责范围里的事,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一个人民警察应该去做的事情。”邱娥国说。
一年365天,邱娥国几乎天天都要到辖区里去转转,心里才踏实。 “当户籍警就要姓‘户’,要把家家户户连在一起,拴在一起,把百姓当亲人、当父母。心中就要装着辖区的家家户户,时刻帮大家排忧解难。” 这句常挂在邱娥国嘴边的话,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从警27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几年前,有人给邱娥国计算过,他加班加点的时间达三万多个小时。那时他从警25年,但实际上等于干了27年,他穿街走巷,行程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三圈!
孤寡老人的“儿子”
1990年,邱娥国调往筷子巷派出所继续干户籍民警。他的案头始终放着一册《孤寡老人帮扶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辖区一个个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他们爱吃什么、爱做什么、需要什么帮助,都详尽周全。国家每月发给他的一百元劳模津贴,他全分给了辖区章秀英、文润英两位老人和孤儿夏小雨;每年的大年三十,邱娥国还把徐银娣等三位孤寡老人接到自己家,陪他们一起共度除夕。
1996年12月10日的一个寒冷冬日,在南昌市第三医院的一个病房里,79岁的黄糯女老人已处于生命的弥留之际。已陆续从江西景德镇、福建省福州市等地紧急赶来的儿女们,围着老人泣不成声。然而,令儿女和在场亲戚意外和感动的是:黄糯女面对成群的儿孙们,却念着一个和她并没有血缘关系人的名字——邱娥国!
邱娥国与何俊杰、黄糯女老两口相识于1984年。老两口住在南昌市章江路27号,四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工作繁忙加上路途遥远,只有在春节时才会回到南昌的家里与父母团聚几天。两位老人平时的生活就全靠他们自己来照料。
1984年,邱娥国的家也搬到章江路27号,与两位老人成了邻居。邱娥国是个细心人,他看到两位老人买米、买菜、倒垃圾、劈柴、搬煤球等重体力活全都要自己干。经了解,才知道老两口儿女都在外地。
“大爷、大妈,今后家里的重活就由我来帮你们干吧。”一天,邱娥国向两位老人许下诺言,而让两位老人没有想到的是,邱娥国一句诺言就兑现了十几年。
十几年来,两位老人买米、买菜、倒垃圾、劈柴、搬煤球等重体力活都由邱娥国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承包”了。天气冷了,老两口筋骨痛,手不能下冷水,邱娥国就把热腾腾的饭菜做好端过来。过年过节,两位老人总是与邱家老小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何俊杰家来了客人,吃住都由邱娥国家安排;何家的儿孙们回家过年,邱娥国家总是腾出干净的房间,铺好整洁的床铺迎接他们。每当黄糯女老人的气管炎老毛病发作时,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是邱娥国和妻子涂荔花推着自行车把老人送到医院……
1998年5月,邱娥国提任为分局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指导员,职务变了,但他尊老爱幼、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他仍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辖区的孤寡老人和特困户,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抽空去他长期照顾的孤寡老人家走一走、坐一坐,替老人张罗家务。
70多岁的许汉宝老人,妻子早年出走未归,弃下幼女许珍、许凤,生活无着落,长期依靠政府救济维持生计。十多年来,邱娥国将许汉宝一家列为自己的重点帮扶对象。2003年3月以后,许汉宝因年老体衰,身体每况愈下,经常进医院接受医治,每次都是在邱娥国的精心照顾下病愈回家的。2004年1月,许汉宝老人不幸得了肺癌住进医院,邱娥国一下班就往医院赶,精心照料老人,为了给老人治病,他带头为老人捐款,多方为老人筹集医疗费。2004年4月,许汉宝老人终因医治无效去世。邱娥国四处奔走,为老人料理后事,亲自将老人遗体抱上灵车,送到殡仪馆,办理火化手续,让老人安然入土。老人去世后,邱娥国还主动把他两个年幼的女儿接回家照顾,帮助她们完成了大学学业。
从警27年,他先后奉养过13名不沾亲不带故的孤寡老人,并为9位老人送终。邱娥国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身为人民警察就要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他对辖区孤老的无私帮扶也赢得了居民的尊敬和爱戴。
南昌市筷子巷派出所是一个纯居民区。随着企业改制的逐步深入,辖区内的困难户和下岗职工也逐渐增多。如何帮助这些贫困居民,邱娥国又多了一桩心事。平时工作中,邱娥国又多了一项份外的工作——做辖区下岗职工的普查并帮助这些下岗职工重新找到工作。
从此,在邱娥国工作时总要随身携带的许多本本中,多了一本“下岗人员情况登记本”。在这个本子上,邱娥国详细记录着辖区2000年以来下岗职工的年龄、原工作单位、家庭收入和生活情况、个人专长以及再就业的意向等等详细情况。与此同时,在他的带领下,筷子巷派出所对辖区下岗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调查摸底,把下岗职工的生活情况、经历、收入一一记录下来,民警人手一份。
掌握清楚了辖区下岗职工和他们家庭的基本情况后,邱娥国一边介绍他们的专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又一边忙着为这些下岗职工联系再就业。在邱娥国心里,老百姓的就业是头等大事,辖区内哪一个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一天不能得到解决,他心里就一天不能踏实。
邱娥国了解到南昌市百帝家电城需要招聘一批员工,他立即找到这家公司,详细地向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辖区下岗职工的情况。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觉得工作岗位对口,一口气就帮助安排了由邱娥国和筷子巷派出所民警推荐的十几名下岗职工就业。这些下岗职工上班后,邱娥国平时总是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叮嘱他们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工作。结果,当年百帝家电城评选优秀员工,这些重新上岗的职工中,就有六人被评为“服务明星”。
在筷子巷派出所辖区,由邱娥国或者筷子巷派出所其他民警直接关心、安排,重新上岗的下岗职工有近200人。一位在邱娥国帮助下重新上岗的居民说,“邱警官真正把老百姓当成他的亲人,他就像兄长一样真正牵挂我们的生活。”
“邱娥国工作法”助力公安基层治理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邱娥国大胆创新勤务模式,勇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摸索总结了户籍民警“一图、二本、三诀、四勤、五心”的“邱娥国工作法”。“一图”即辖区平面图;“二本”即各项工作记录本、警民联系本;“三诀”即各种工作方法口诀;“四勤”即勤走、勤问、勤记、勤思考;“五心”即工作要有责任心、处理问题要公心、金钱面前不动心、百姓平安记在心、为民服务要真心。他还创立了“警民联系卡”“警民联系牌”等便民措施,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为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人说,“邱娥国工作法”不仅是邱娥国在长期的公安工作中总结出的好经验,也是他把践行“为人民服务”,用赤诚和热血树立了一个新时期“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
作为警察,打击犯罪他也冲锋在前。27年间,邱娥国参与侦破刑事案件500多起,教育转化200余名“两劳”回归人员和违法青少年,为维护当地社会安全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心系百姓,鞠躬尽瘁。邱娥国先后获得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一级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第三届“当代雷锋”、全国敬老爱老金榜奖、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等一百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他还是党的十五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被表彰为改革先锋人物,邱娥国说:“这不是给我个人的荣誉,这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基层公安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的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步的认可。‘邱娥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他是全国几百万兢兢业业、忠诚奉献的公安民警的缩影。我们都要向‘邱娥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