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皋村被污染的土地已开始修复治理 记者郭尧 摄上皋村被污染的土地已开始修复治理 记者郭尧 摄

  冬天的章丘区上皋村,村庄整合和农民上楼已接近尾声,剩余的断壁残垣中透出灰黑的色调,一片萧瑟、清冷。只有村子东南方向200米远的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项目工地,车来人往。2015年10月21日,一群不法分子为了蝇头小利,在这里的矿井内非法倾倒危险工业废液,当场造成4人中毒死亡。

  后来,该“10·21非法化工废液倾倒案”被界定为一起重大污染环境案件,山东省目前实施的最大污染修复整治工程也随即在上皋村展开。截至目前,被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已然开工,我省水土修复和气体无害化整治迈出重要一步,具有典型意义和样本价值。

  应急处置

  防渗墙隔离,这阶段就花了数千万元

  20日,上皋村的天空有些阴沉,村民曹女士正在“残石乱瓦”中捡拾着红砖,准备拿去卖钱补贴家用:“自从那几个人死了,污染事件被查出,我们村就不断有外地人来,如今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喝不上本村的地下水了,全部喝自来水,通过管道从明水那边弄过来的。”

  村民所称的污染事件正是“10·21非法化工废液倾倒事件”——2015年10月份,总部在淄博的山东金城公司产生的废碱需要处理,如果按照正规途径处理,每吨成本得3000-6000元,企业不愿意出这么多,就想通过社会人员偷偷倒掉,报酬为每吨三五百元;后来经过层层转包,实际偷排人员每吨仅获利百余元。

  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偷排人员付出了沉痛代价,其中4人因在非法倾倒时吸入过量有毒气体而当场死亡。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发现,2015年7月-10月,仅山东省内5家涉事企业就向章丘境内排放废碱废酸1181.72吨。

  “倾倒的是强酸强碱废液,很容易在空气中挥发,影响周边居民;还很容易渗入土壤,污染周边地下水,因此,第一时间要做的是,阻止污染扩散。”山东省地矿院相关技术人员说,他们在事故矿井四周100米范围内,采用地下帷幕注浆,形成“水泥土岩防渗墙系统”,以隔离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公开数字显示,仅应急处置阶段产生费用就高达数千万元。

  刺破“毒包”

  建大棚防二次污染,修复治理都在里面

  上皋村污染修复整治工程需完成污染土壤开挖与修复700立方米,固废物清理及处置704立方米,地下水修复26600立方米,原矿山巷道气体治理28154.50立方米。最直观的,当初被偷排后经隔离应急处置的矿井就像一个“毒包”,有害物质都封存在里面。要完成修复,就必须刺破这个“毒包”,把里面的有害物质变成无害的,才能确保永久安全。

  记者在治理现场看到,场地已经被围起来,还搭建了一个白色的大棚,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避免二次污染而设立的。

  根据现场公布的《修复治理方案》,修复工程主要分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巷道内气体和污染事故井中的固体废弃物(简称“固废”)4个方面。一旦打开“毒包”,有毒废气自然先冒出来,然后就是废水、固废等,因此,大棚内设有废水、废气处理系统,里面有很多活性炭,用于吸附。

  事实上,等着废水、废气冒出来再去处理,就只能是“亡羊补牢”,最理想、最先进的做法是不让它冒出来,在矿井里面就变成无害物质,这在行业内被称作“原位修复”。“我们的修复方案就是这么做的。”现场技术人员说,地下水和巷道气体,均采取原位修复模式,在矿井上部铺设管道强制抽风,巷道抽负压,井口空气形成向下流动。

  至于矿井内的固废和污染土壤,就要采取异位修复模式,就是拿出来处理,但也不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而是在大棚内设置修复车间,最大程度地减少修复过程中的挥发风险。

  修复路径

  先治理高污染的固废,清挖处理

  防止二次污染的保护措施做好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毒包”动手术,根据《修复治理方案》,首先碰的是“硬骨头”——矿井内的固废,这是本次修复工程中风险最高、污染最大的部分,必须进行清挖处理。

  根据初步估算,矿井内直径约3米,深度约75米,需要清理约704立方米固废,施工难度较大,具体由经验丰富的山东地矿院实施。清挖出来后,需要进行预处理,比如破碎、筛分等,由于主要污染物为二氯甲烷等挥发性物质,还需要进行蒸汽强化洗脱。

  “固废上的污染物组成还不能完全确定,可能存在不易挥发,且吸附性很好的污染物。”技术人员说,如果处理后仍不能达标,还得深度处理;达标后的固废将进行填埋或资源化再利用。

  再就是污染土壤的处理,主要污染物为苯胺,集中在矿井西北侧,修复面积为352平方米,污染深度2米,需要修复土方700立方米。通俗说来很简单,先把表层土壤挖出来,然后破碎至直径5厘米以下,与修复药剂充分搅拌混合接触,以保证化学氧化反应顺利进行,直至土壤污染物含量达标。

  事件进展

  2.3亿索赔待宣判,完成修复至少得两年

  记者了解到,上皋村污染修复整治工程其实刚开始不久,记者实地采访当日,合作施工方——永清环保的高级技术人员刚赶到现场。山东地矿院相关人士表示,要想完全处理修复完毕,至少得两年时间。

  事实上,工程进度不仅取决于施工难度,更取决于资金到位程度。根据《修复治理方案》,本次污染场地修复资金,由肇事单位承担,具体为山东金诚、山东弘聚新能源、山东万达有机硅新材料三家企业承担,而目前,这起案件正在审理过程中。

  根据法院最新信息显示,山东省环保厅请求法庭依法判令相关责任企业,承担应急处置、生态损害赔偿等各项费用,共计约2.3亿元;目前原被告有意调解,如调解不成将宣判。

  业内人士表示,以往环境污染罚金大多在20万元以内。目前,我国“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正在落地,一旦考虑到环境损害赔偿,则会出现天价罚单。据了解,目前,山东省检察机关正支持环保组织针对该案件提起公益诉讼。

  可以说,无论在污染修复整治技术方面,还是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面,修复上皋村都是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