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权力的游戏》”、“中国的《指环王》”这是一些外国媒体对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形容。日前,《射雕英雄传》2018年将推出英文版的消息引发关注。如何将中国的武侠小说翻译成英文?这让一些网友大开脑洞,各种稀奇古怪的答案出现在网上。
《射雕》如何译成英文?
如何翻译金庸的作品?这对译者郝玉清来说,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困难。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坦言,“刚开始不知道翻译金庸那么难,后来才知道,但没有退路了”。
1985年生于瑞典的郝玉清曾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当年学中文时,朋友们敦促她一定要看金庸。谁曾想,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自己也就此成了“金庸粉”。
花一年半的时间,郝玉清才完成了《射雕》第一卷《英雄的诞生》400多页,12万字的翻译工作。这远超过她的预期。“起初,我想每年可以翻译一本书,但事实证明,这远比想象中的错综复杂,而且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更耗费时间。”
这部译作究竟被翻译成了什么样子?记者梳理目前公开见于报道的资料发现,这部《射雕英雄传》被译为“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秃鹫英雄的传奇)”,“江南七怪”被译作“Seven Freaks of the South(南方的七个怪人)”,而“降龙十八掌”被翻译成“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击败龙的十八掌击)”,“九阴白骨爪”则被译作“Nine Yin Skeleton Claw(九阴骷髅爪)”。
此外,译作的部分语句也见于报道。例如,这段郭靖与女扮男装的黄蓉首次相见的原文被翻译成了这个样子……
译文:“I didn’t ask you your name,” he said and smiled。 “Yes, we forgot。 My family name is Guo, my given name Jing, meaning Serenity。 And you?” “My family name is Huang, my given name Rong, meaning Lotus。”(“我还没问你的名字,”他笑着说。“是的,我们都忘了。我姓郭名靖,意为平静。你呢?”“我姓黄名蓉,意思是莲花。”)
原文:那少年微微一笑,道:“还没请教兄长高姓大名。”郭靖笑道:”真是的,这倒忘了。我姓郭名靖。兄弟你呢?”那少年道:“我姓黄,单名一个蓉字。”
有评论指,虽然译文“流畅”,“但有些中文的韵味还是没能用英文传达,而有些原文没有的味道,又不可避免地被英文夹带了进来,就好比在江湖武林中约摸看到些魔兽世界的影子”。
翻译金庸小说有何经验?
事实上,这并非金庸小说首次被译成英文。《雪山飞狐》、《鹿鼎记》和《书剑恩仇录》的英文版先后出版。值得一提的是,《雪山飞狐》还有另一个译本在1972年就在期刊杂志上刊登。
这些英译本各有特点。像1972年刊登在杂志上的英译《雪山飞狐》属于节译本。有研究指,译者对小说的后半部分进行了大规模的节译,使得译文留下过度人为简化的痕迹。
而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莫锦屏翻译的《雪山飞狐》则截然相反。相关研究指其“尽可能详尽地翻译原文的各个细节”,甚至包括了书中的“地图、中国武术武器插话、穴位、故事引言和角色介绍”。
甚至连这两部英译《雪山飞狐》的名字都并不相同。1972年版译作将书名译为“Flying Fox of Snow Mountain(雪山的飞狐)”,而莫锦屏将其译为“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飞行的狐狸)”。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莫锦屏不得不在译文中使用增译解释某些名词的实质。如“地堂刀”被译为the Ground Blade, the art of fencing with a broadsword(地面刀,一种用大刀的剑术);“脉门”被译为the Pulse Gate, the point where blood vessels were located and the pulses felt(脉冲门,点血管的位置会有脉冲的感觉)。
同时,莫锦屏还借用了西方的骑士元素来对应中国的侠元素。“听说金面佛行侠仗义,江湖上都叫他苗大侠……”被译成了一大段英文——I have heard that the Gilt-faced Buddha is a true acolyte of chivalry。 He never hesitates to offer help to those in distress, in the cause both of honor and of justice。 His code of conduct and sense of chivalry must be remarkably high for him to merit the title Phoenix the Knight-errant among out-laws of the Martial Brotherhood……(我听说,金面佛是骑士精神的忠实助手。他毫不犹豫地为那些陷入困境的人提供帮助,这既是为了荣誉,也是为了正义。他的行为准则和骑士精神一定是非常高的,为他在法律范围之外的武术兄弟会中赢得了“凤凰侠客”的头衔……)
其中,号称“苗大侠”的苗人凤被译为“凤凰侠客”,侠义则对应成了西方的骑士精神,江湖被认为是“法外之地”。
“好的故事是跨国的”
事实上,郝玉清也对媒体表达了类似的想法。“从中古欧洲时期的骑士传奇、19世纪的小说如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司各特的《伊凡霍》,到近期的奇幻文学,其实都有‘侠’的元素。而且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虽然对西方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陌生的地方,但本身就很会讲故事的金庸小说反而能够让这些陌生之处变成一种新鲜感。”
同时,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采访时,郝玉清明确表示,金庸半文半白的写作手法不可避免地会在翻译中丢失。“她说,考虑到中国读者对这些小说的熟悉程度,这让翻译这些作品令人生畏。”报道这样写到。
即便这项工作“令人生畏”,郝玉清仍觉得坚持下来是值得的。“我的看法是,不去尝试会有更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永远不要试图翻译它。”她说。
不只武侠小说,中国文学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到国外。有报道指,2016年由文学市场自发推动的中国当代文学英译作品出版逾50部,今年这个数字又有所增长,且涉及长篇、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还覆盖到了网络文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颇受追捧,甚至被外国读者“催更”。
对此,郝玉清也多次对媒体做出这样的表示——“我一直以来认为好的故事是跨国的,一本好的小说没有国界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