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今年读高三的徐伟将一架无人机送到了副校长林宝磊的手上,他希望这架无人航拍飞机能记录下自己母校的秋色。其实刚刚在不久之前,徐伟还在学校里创设了一个小小的创新基金,用来资助同学们的发明创新。而所有这些钱都来自徐伟的两个发明,一个新型的核桃夹子和一个新型的封箱机,不久前,这两个专利被一家企业相中,给徐伟带来了迄今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收入。

俩发明赚了14000元,全捐学校了俩发明赚了14000元,全捐学校了

  将一架崭新的白色无人机亲手送到校长手上,徐伟一脸的满足,买完这架无人机,他这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也就算是都花完了。在今年8月份,爱好发明的徐伟的两件小发明,被聊城的一家粮油设备公司相中,一次性打包购买了两年的专利使用权,为他带来了14000元的收入。这两件发明一个是新型的核桃夹子,一个是新型的封箱机。

  “我这个核桃夹子用得是渐进力,开核桃时不用再怕用力过大会把核桃仁也夹碎了。而那个封箱机,看似简单,但解决了封箱工人一个大问题,封大箱子时,光让箱子动,人就不用动了。”徐伟说,当这两件小发明今年被哥哥挂在网上后,没想到会很意外的被企业一举看中。

  “签了协议,拿到钱,除了激动难耐,就想着怎么花了,左思右想还是花到学校身上吧。”徐伟说,自己已经读高三,“想想在高中三年的时光也挺难忘的。”于是徐伟就把这笔钱一分为二,其实在买无人机前,他已经把其余的11000块钱捐给了学校,并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创新基金,用以帮助同学们搞创新。“算是对学校的一个回报吧,也希望这架无人机能记录下学校的美丽风景,也记录下同学们在学校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发明灵感来自生活,想让吃包子不流油

  在学校图书室,徐伟展示着他发明的核桃夹子,只是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装置,类似红酒起子一样,随着双手的拧动,慢慢把底托上的核桃挤破了,用手一剥,核桃仁还是完整的。“看似简单,但反反复复也费了不少功夫。”徐伟说,自从去年元旦开始,在家剥核的他剥着剥着就有了做个发明的想法。“断断续续历时三个多月,光材质就换了四种。”徐伟介绍,自己出想法、画草图,到车间花钱让工人帮着落实,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2000块钱。“其实搞发明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工人师傅也给提了不少宝贵意见。”

  看完核桃夹子,再看封箱机,结构更简单,两个圆盘,中间一根连接的柱子,上边一个圆盘可以随意转动。“其实在高一暑假在一家梨醋厂实习做打包的工作时就有了做个发明的想法,因为一遇到大箱子,就得拿着封箱机围着箱子转圈。”徐伟说,于是在设计核桃夹子的时候,“顺手”就把这个封箱机也做了出来。

  “其实算不上有多少天分,也就算是比较善于在生活中思考吧。”徐伟说。虽然如今的发明不多,但在徐伟的脑袋里,有许多奇思妙想。“我曾想着发明一种纸,解决吃包子时往手上流油的问题,在前两年浴霸爆裂的新闻出现时还想解决那个问题,但可能是知识和积累还都不足,依然等待以后去尝试。”徐伟说。

  所创基金已开始资助同学的基因研究

  虽然还有不少发明的想法,但准备申请到美国读大学,到了高三学习最紧张的时刻,徐伟暂时顾不上他的他的发明创造了。但对他的同班同学苏泓灏来说,正享受着徐伟那个微型创新基金的资助,在基金刚刚成立没多久,徐伟就和学校决定把第一笔资助给这个同学。“他正在进行一个‘优化一种肺癌基因的检测方法’的研究,需要购买仪器,到大学实验室租场地等等,当看到他在朋友圈众筹实验资金时,就跟学校一商量,把他当做了第一个资助对象。”徐伟说。

  在资助了第一个同学之后,徐伟的这个创新基金如今还剩了8000块钱,他也正在和学校一起寻找着下一个资助对象。“捐给学校,这些钱就不是我的了,但是希望接受资助的学生所取得的发明创造在出售专利使用权后,能继续充实这个小基金,让发明创新的风气在校园里传播下去。”徐伟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尹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