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有一种俗称“会销”的保健品销售模式风靡全国。这种保健品销售销售通过举办养生讲座、免费发放小礼品、免费体验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但是最终的目的就是销售产品。也确实有老人因为轻信保健品会销骗局,从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今年3月11号,青岛一位老人跳海自杀。在老人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封遗书。

  家属告诉记者,老人跳海自杀的原因跟他购买保健品上当大有关联。老人去世前被骗买保健品,花掉将近10万元。

  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浙江嘉兴,一位74岁的老人在三年期间,把全家的积蓄32万元全部购买了保健品,有病不吃药,最终在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活动中病发身亡。

  然而,接二连三发生的悲剧并没有引起老年群体的足够重视。烟台市芝罘区78岁的王大妈,最近就被一家保健品会销机构给忽悠了。

  王大妈说,今年3月份的一天,在她去早市买菜的路上,有几个年轻人递给她一张宣传单,说是让她去听个养生讲座,还发放免费礼品。

  只需坐着听听健康讲座,临走时还能免费领八个鸡蛋,对于这样的好事儿,王大妈自然是乐此不疲。可是,这一个月的讲座听下来,讲师们的有些话也慢慢渗透进了她的心里。

  最终,王大妈还是花钱购买了这所谓的保健品。

  而在德州市德城区一家健康体验中心的门口,刚过中午一点半,这里就聚集了近百名老年人,他们来这是免费坐椅子的。老人告诉记者,这种椅子对治疗各种疾病有奇效,但是却买不到。

  为什么会买不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种饥饿营销。而老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体验、讲座以及周围人积极购买的气氛,便会对保健产品十分认可。

  免费体验、饥饿营销、再加上大打亲情牌,让许多老年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然而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这些老年人通过会销买来的保健品,很多的生产卫生许可证都是食品准字,也就是说,它们的真实面目就是食品,而并非药品。行销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人为地给它套上各种可以治病的光环,是纯粹的虚假宣传。专业医生特别提醒,即便是真的保健品,它的保健效果、选用购买也要因人而异。

  在今年的2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此类普通食品明示、暗示具有功效或者特殊医学用途的;或者使用“可治疗”、“可治愈”等医疗术语的;以及食品宣传信息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宣传信息含有未经证实的功效;或者隐瞒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的情况进行明确规定,界定这些行为都属于食品宣传欺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