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共享单车。 王逸飞 摄
中新网杭州3月31日电(王逸飞 宋唯岚 沈心悦)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共享单车投入和管理服务问题举办座谈会,并呼吁加强管理。
这是当下共享单车成为社会关切的一个缩影。去年起,成为投资热点的共享单车进入“狂欢季”,风靡几十座大中城市。当然其也一路伴随诸多争议。如本质是共享经济还是伪命题,过度投放是否会带来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管理如何破题……系列疑问,也让共享单车未来发展引人关注。
我们需要多少共享单车?
杭州市区一写字楼内,骑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吕城江面对媒体依然侃侃而谈。“市场的爆发速度已远超所有人预期。骑呗在杭州已投入两万辆车,但我们不会再在量上持续投入了。”
骑呗的“退”,源于共享单车市场各方的“进”。
以杭州为例,这座有着全国最发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已迎来ofo、骑呗、哈罗、小鸣等企业,投放总量近15万辆。除骑呗外,其他企业无不将投放加码作为选择。小鸣单车市场总监张恒公开表示,其在杭投放量每天以几百辆速度增加。
放眼全国,今年投放量“井喷”也是大概率事件。曾有估算,仅摩拜和ofo两家企业,投放总量极有可能接近2000万辆。这场竞争不免让许多人心生疑问,“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共享单车?”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南京一慢车道遭遇共享单车“占领”。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这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3月,上海便暂停共享单车在中心城区投放,令市场规模“天花板”问题再次引人聚焦。
有行业人士透露,业内对于市场容量有一个粗略算法,即每20到30人就需要一辆共享单车。吕城江说:“中国大概到3000万辆车的量就足够了。现在只算摩拜和ofo的日产量,加上前面已投的百万辆,差不多再过半年市场就要饱和。”
该问题背后,反映的是外界对其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的关注。对此有人乐观,有人担忧。
“企业竞争是逐渐淘汰的过程,市场可以自我调节,投放后没有人用它肯定会搬到别的地方。”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良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郑刚说:“市场竞争中或许会有浪费,共享单车刚开始也可能会有一些无序状态,但是市场自己会进行必要调节。单车企业相互之间都在竞争,而且是在竞争过程中会动态演化,最终优胜劣汰,达到相对均衡状态。”
另一边则有分析人士指出,共享本应盘活闲置资源,单车企业为抢占市场资源大幅投放,将分享经济变成了增量经济,有可能造成新的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
对无序投放问题,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城市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慧公开称,由于各家共享单车软件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缺乏信息分享,运力投放难免呈现盲目性。
资料图:设立在福州地铁一号线茶亭站的共享单车推荐停车点。 张斌 摄
健康发展如何拨开迷雾?
外界的关注还在于行业深层次的自身隐忧。首当其冲需关注的无疑是资本热情话题。
今年,仅摩拜、ofo等企业近一个多月来的总融资额就达近40亿元,其为共享单车规模扩张提供着底气。而资本的热情会持续多久?
郑刚表达着积极看法:“投资人投的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银,自然会考虑成本和回报,这都是市场行为。我相信市场竞争带来的繁荣。”
“在资本方已经有这么多资金投进去前提下,有通过继续投入做大某个项目的可能性。但新资本再进入的可能性不大。”杭州独角兽众创科技孵化器总经理张媛说。
绩优投资创始合伙人胡敏翔直言,现状不会持续太久,其也没有投资共享单车的打算。“现在这一市场有些乱,投资风险很大。说共享经济,现在更像是投融资平台”。其看法也折射着共享单车押金、充值余额所带来的高位“资金池”风险。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沉淀的押金、余额也形成了多者几十亿元的“资金池”。它们规模多大、资金流向哪里、押金额度如何确定等问题也引发极高关注。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按用户数来计算,数以亿计的资金池应引起监管层关注。其建议单车押金可引入由监管层认可的第三方存托管机构。
此外“盈利模式”模糊也是需注意问题。摩拜CEO王晓峰曾说,企业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吕城江也直言,共享单车企业盈利很难覆盖支出。
对于拨开迷雾,行业如何应对?
“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有优胜劣汰、整合、洗牌的阶段,如通过资本手段推动合并收购,亦可通过企业间合作做大市场,都是未来路径。”郑刚说。
此外掘金共享出行细分领域也是趋势。杭州共享电动车企业云骑天下将目光对准旅游出行,试图以更为精准的目标人群和城市投放,改变旅游出行传统格局。骑呗也表示将聚焦旅游和体育领域,通过吸引特定客户群打开空间。
也有一种“变”可理解为返璞归真。ofo公关总监李泽堃曾表态,将存量市场的单车、用户的单车“连接”起来,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或许这也蕴藏着一种崭新模式所在。
杭州一处人行道上,共享单车无序停放为行人增加了不便。 王逸飞 摄
单车管理如何政企协调?
近来,共享单车遭遇尴尬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在杭州,其在地铁口被人“堆积成山”。如在北京某公交站,其扎堆停放绵延百米,甚至“霸占”车站排队入口……
其管理问题,关乎社会与公众利益。目前各地酝酿出台有关规范的消息已不胫而走。这其中,政府与企业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该如何协调发力值得关注。
郑刚认为,共享单车有一定的社会创新价值和社会公益性。各方应以动态发展和包容的眼光来看待,管理上要给予充足空间。“政府需做的,应是先努力创造‘万物生长’的良好环境,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良好的土壤和基础设施,也给创业公司公平的竞争的环境,维护公共利益最大化。”
他认为共享单车需要“共治”思维。政府可用创新手段来规范这一市场,出台管理细则,划定停车空间,制定技术标准等。企业可通过完善定位技术、建立信用积分系统等加强管理。
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静公开称,共享单车与政府公共服务存在重叠已是事实,政府企业可以有更完善的合作机制。政府可运用共享单车提供的交通大数据,分析一个区域的骑行需求、骑行偏好路段等,从而更好改造街道、指导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建议,政府可与共享单车企业建立合作议事机制。如后者在为下一步的投放布点时,提前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政府,然后双方协商,做出预先的制度安排。此外城市应把自行车出行与公交地铁的高效接驳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中长期战略,共享单车管理问题就能成为帮助城市升级公共管理的一次机遇。
对于管理,共享单车企业也表达了其期望。“为新生事物一定是让它发展起来,才能看到它是不是是真的对社会有益。我们也希望跟政府去沟通,大家一起协商起来。我们企业会做好自我管理,严格执行,希望政府能够鼓励支持。”云骑天下CEO唐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