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3月30日讯 (记者 马文文)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入土为安”不仅是一种习俗,更寄托了对故人的无限哀思。近年来,殡葬市场乱象层出,不断上涨的墓地价格让人们感叹“死不起”。济南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谢俊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化的绿色殡葬方式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受传统观念为首的诸多因素影响,推行中仍存在不小的阻力。

  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山东省每年平均火化尸体近60万具,约占全国火化总量的十分之一,传统的墓地安葬方式,日益凸显占用土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弊端。”谢俊利表示,山东省虽然对节地生态安葬做了积极努力,但从总体上看,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工作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节地生态安葬率较低,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记者了解到,虽然城市周边每年都有新批土地作为公墓用途,但毕竟土地资源有限,节省土地的“生态节地葬”已成为新选择。殡葬部门为百姓提供多种骨灰存放方式,墓地不是骨灰处置的主要方式,倡导人们采取鲜花葬、草坪葬、树葬、壁葬、海葬等文明、环保、低碳的方式处理骨灰。

  生态葬受传统观念阻力最大

  谢俊利指出,目前济南市并没有对绿色殡葬制定硬性规定,现行政策均是以倡导和鼓励为主,大多陵园尽管将绿色殡葬进行大力宣传,开辟场所进行节地安葬,但是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收效不是那么显著。因此,推行生态殡葬仍需要政府主导推动,各陵园配合,逐步让大众接受和认可。

  “南方一些城市对于生态安葬的认可度较高一些,济南仍处在逐步推广的过程。”谢俊利表示,亲人去世之后,如果选择海葬和花坛葬等方式是不留墓碑,也无法刻名字,只有一个大概的位置,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2012年济南倡导和鼓励绿色殡葬方式,主要以花葬、海葬为主,今年开始还会大力推广壁葬等其他方式。

  政策扶植力度仍需加大

  谢俊利表示,政府一方面要设计好葬式葬法,为群众治丧提供好选择。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植,比如北京市把海葬补助提高到4000元,还建立纪念碑,每年清明举行公祭。

  记者了解到,就济南而言,采取海葬的方式每具骨灰要缴纳1800元,包括骨灰坛、骨灰处理装坛保存、骨灰运送至青岛、公祭仪式及上船撒散的费用等,不含参加人员食宿及来往交通费用。济南市对本市户籍居民参加骨灰海葬活动每具骨灰补贴为700元。

  谢俊利认为,用经济手段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耕地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当下,显得更加迫切。政府部门需要在政策优惠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可以给予推行节地生态葬的逝者家属经济上的补助。这样不仅能够减轻逝者家属经济负担,有利于推行节地生态葬,还能净化殡葬市场乱象。

  从无人问津到逐渐接受 生态葬渐升温

  “济南自2012年开始宣传引导生态安葬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殡葬方式,参加的人数也逐年增多,报名海葬的人数由最初的20多人到去年已经达到70多人,今年100个名额已经报满。”谢俊利表示,清明节将至,现在各大殡仪馆前去咨询生态葬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其中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这说明人们的殡葬观念还是在慢慢变化的。虽然选择的人数还是比较少,但这也是一种进步。

  谢俊利指出,在推行节地生态葬的同时,也要设计好葬式葬法,如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宣读公祭祭文、家属代表致辞、放飞平安鸽、家属向纪念碑敬献鲜花等等,这些活动内容隆重而雅致,具体而洁净。在满足了人们思念逝者的意愿之后,相信接受节地生态葬的人会越来越多。

  来源: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