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新浪山东>济宁>旅游>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嘉祥:从“满目疮痍”到绿水青山

2019年07月24日 15:42 齐鲁晚报 

嘉祥县是闻名全国的石雕之乡,但因为无节制的开采,一座座破损严重的矿山成了“生态疮疤”。嘉祥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十年封山禁采,终于把满目疮痍变回绿水青山。

嘉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程合玉:“一个就是我们绿化率成活率的问题,现在看这个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

程合玉是嘉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最近,他几乎天天都靠在小黄山山体治理项目现场,带领工作人员逐条梳理专家给出的治理意见。像小黄山这样的破损山头,嘉祥县十年恢复治理了16座。

嘉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程合玉:“施工难度比较大,治理的周期也比较长,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很难有理想的效果。”

这是十几年前,嘉祥县南部山区开山炸石的场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嘉祥县瞄准埋藏在地下的32亿吨储量石灰岩,把山石开采加工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一度有2000多家企业、10万多人以此为生。纸坊镇是当时采石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嘉祥县最早拿到采矿证的夏纪军就是在这里掘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嘉祥县纸坊镇原采矿业主夏纪军:“当时价格也比较便宜,一方也就挣个20多块钱,我们到处都是采矿的,乱采乱产,挣到了一部分钱。”

夏纪军采矿的钻石山,不大的山头,就有二十几个开采户。为了赚取最大利益,采石企业都在疯狂地吃山,整个嘉祥县南部山区都被灰蒙蒙的粉尘笼罩。

嘉祥县纸坊镇隋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恩:“挨着路边的地都让石锯占领了,有地挨着石锯也不能种,种了也不长,绝产。穿一身好衣裳,只要出来走在这个路上,衣服上全是石沫,村里得肺病的也特别多。”

日复一日的采掘下,环境不断恶化,资源也在日渐枯竭。

嘉祥县原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成员张传英:“当时已有22座山头消失,有14座山头正在加速消失,有15座山头处于部分开采之中。”

掠夺式开发只会坐吃山空。要换回绿水青山,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2010年3月,嘉祥县召开十万干部群众观誓师大会,拉开全面封山禁采的序幕:封山65座、拆除石灰窑97座、封停锯石机5000多部。炮声逐渐消失,蓝天又回到人们眼前。然而,对于时任纸坊镇党委书记的程合玉来说,那却是他最纠结难熬的一段日子。

嘉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程合玉:“2008年我们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是9240万,到2010年就锐减到了910万。不仅仅财政减收,还加大了支出,群众下山之后我们要引导群众再就业。群众搞经济林果,我们要引水上山,群众搞转产转型,我们要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更棘手的是,嘉祥县65座破损山体,要实施生态修复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当地想出的办法是,招回以前的开采户,由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让他们参与修复治理。就这样,夏纪军又回到了昔日的钻石山上。

嘉祥县纸坊镇原采矿业主夏纪军:“前期(在这儿采矿)挣了五六百万吧,我现在投资得有原来挣的十倍了。当时这个山上一棵树也没有,得拉到山上几十万方土。果树种了1万多棵,还有很多绿化树,大约有两万多棵树了。”

把绿色还给大山。夏纪军的目标是要把这片他曾经开采过的山地重新打造成集种植、采摘、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从生态疮疤到绿色崛起,十年间,嘉祥县南部山区封山育林4.6万多亩,植树造林1000多万株;四条旅游路,把20多个景点串点成线,成为新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嘉祥县县委书记周生宏:“嘉祥的山区刚刚披上绿装,距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就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做好一二三产和文旅融合的文章,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生态底色。”(《济宁新闻联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