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启延手书蓝氏族谱。
自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蓝章考中进士开始,明清两代,蓝氏一族出了5名进士(一名武进士),12名举人,贡生、廪生、增生、痒生、监生、武生等有上百人。继蓝章、蓝田父子进士之后,蓝润之子蓝启延于康熙三十九年又考中进士,再创父子进士的辉煌,成为科举历史上的佳话,蓝启延也成为从华阳书院走出的最后一位进士。
刻苦读书考取进士
蓝启延(约1675年—1715年),字益元,一字延陵,号退庵,蓝润四子。蓝润、蓝启延父子在蓝氏家族中衰之际,再度创造父子进士佳话,重振家声,鼓舞士气,为家族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蓝启延3岁时,其父蓝润逝世。蓝启延主要依靠其兄嫂蓝启亮夫妻抚养成人,蓝启亮夫妻对蓝启延悉心照料教导,疼爱胜于亲子。莱阳宋琏《荫君蓝公启亮暨配杨孺人合传》称:“太史殁,纯元(蓝启亮)爱弟重于爱身,嫂之视叔顾复襁褓,如父母在时。诸所需必先叔,十五年而成实,而游庠。无所私于身与其子,不亦人之难能哉。”张大有在《贺蓝母张太孺人贞寿序》中也称:“而蓝氏三岁之孤,嫡字之,兄爱之,翼而长之,嫂珍惜之。”因此,蓝启延对蓝启亮夫妇敬重有加,侍奉蓝启亮如父。
蓝启延谨遵父兄教诲,尊长知礼,刻苦读书,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庚辰科三甲第23名进士,敕授文林郎,历任广东乳源县知县、陕西西和县知县。《即墨县志》卷九勋绩篇记载篮启延的情况:“庚辰成进士,初令乳源,洁己爱民,荐循良第一,以忧去,再补西和,为陇右僻邑,好逋赋而鲜文教。延剔厘宿弊,振兴文教。不期年,民亲爱之。值西陲用兵,调督军饷以劳卒官。”
廉洁奉公广开文教
蓝启延从政的第一个经历,是出任位于广东的乳源县知县,现乳源瑶族自治县隶属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蓝启延克服南北地域和文化差异,在乳源任上廉洁奉公爱民如子,被上级考核推荐为循吏第一,由此可以认为蓝启延人品能力堪称超群。
康熙六十年进士,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钱陈群为蓝启延撰写的传文也提到“启延预为设法赈济,斋戒沐浴,徒跣祷祈,雨大沛,邑不为灾,士民德之。”在乳源上任期间,蓝启延母亲去世,按照旧制需要“丁忧”守孝。史料载“以母忧去,百姓号哭牵留令船者数千人。”
蓝启延“丁忧”结束后,被吏部安排到位于甘肃的西和县任知县。查甘肃西和县史料:“蓝启延,康熙五十四年到任,任两年,被调往西城军前。”他在任时,广开文教,革除弊俗,民风大变,深得百姓爱戴。在西和县任知县期间,蓝启延还参与了康熙五十四年到康熙末年西部战事即清朝与准噶尔部战争,最终因征集粮饷军需劳累而亡。
蓝启延任职期间清廉至极,以至于告归无回乡之费,死时无收殓之资。嘉兴钱陈群《西和知县蓝公启延传》记载:“蓝启延死亡日贫无以殓,同役诸公为之经纪丧归,出西和,百姓赴哭者相望于道。”
为达坂城留下纪念
新疆达坂城与蓝启延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蓝启延给新疆人民留下了这座城。当时,蓝启延受命经理粮草之事,他上下打理,谋划周详,体恤民众,千方百计地减轻百姓负担。蓝启延奉命筹募劳役事宜,需要数次往来于哈密一带,为了不打扰和不给边民增加负担,就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选择了地势适中又不潮湿的地带,立椽筑篷,以当“毡帐”,即临时办公之处。这种毡帐类似帐篷,用木粉掺入羊和其他动物毛压缩成的板材搭建而成,既能防潮湿又能保温。就是这些毡帐聚集处,成为达坂城的开端。
清雍年间,顺天学政的嘉兴人钱陈群奉命赴陕西视导教育。他周历诸府县,见到了蓝启延筑毡帐处的快速发展,也感受到了蓝启延在当地人心中所占据的地位。感慨之下,作《西和知县蓝公启延传》,写道:“后哈密人咸思其德,各携家于旁,今成大镇,土人呼为‘蓝家庄’,立祠祀之。”如今的达坂城,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著述文集彰显成就
蓝氏先人流传下来的,不仅有正直、忠义的精神,还有读书传家的祖训。蓝启延一生文学成就突出,著有《延陵文集》。
有《咏山兰》诗云:“高轩危坐雨初晴,袖惹香风远处生。皎皎花开浮月白,亭亭叶出傲冰清。烈门喜作同心赋,入室堪为知已盟。聊托云山幽谷地,也标众草得芳名。”《祁山谒武后祠》诗云:“秋风陨将星,祁山余军垒。流马与木牛,百世艳青史。不知敬一字,圣学成终始。侯家故琅玡,渊源近关里。”《观燕营巢》中写道,“差池此地意频频,飞去飞来那认真。今日经营甘碎口,他年风雨恐劳身。依稀堂上宛如旧,绕转巢中喜又新。试听呢喃寄不尽,主人贫处话艰辛。”
蓝启延去世后,蓝氏家族由此开始式微,华阳书院也逐渐衰落,之后百余年间虽有修葺,但终难复旧观。如今,华阳书院虽已圮废,但由蓝章、蓝田等开启并影响周围的诗书传家的精神,仍穿越数百年的岁月,闪耀着儒师先贤们的智慧,浸润着这片文脉思想的土地。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