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作家赵雪松荣获第二届齐鲁散文奖
2月4日,第二届齐鲁散文奖颁奖仪式暨2017年齐鲁散文排行榜发布会在济南举行,我市诗人、作家赵雪松的散文作品《我的徒骇河》以首位荣获本届齐鲁散文奖。
散文《我的徒骇河》以富有诗性的语言和纯朴深沉的情感,丰富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徒骇河的精神感受,将河流的生命与周围土地的命运,以及人与河的关系作了哲理性探寻,是一篇语言透亮洁净,生命感悟与大地情怀充裕的好文章。
此次颁奖活动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全省部分知名作家、编辑,以及此次活动的获奖作家一起出席活动。
赵雪松创作简介
赵雪松,笔名雪松,诗人、书法家、作家。1963年生于山东阳信,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滨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入展《第七、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二、三、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十余项国家级书法展览。应邀参展《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北京四川双年展》《全国地域书风展》《中国书坛南北精英联展》《中国书法网当代名家网络邀请展》《山东湖南书法展》《第二十六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兰亭诗韵——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邀请展》《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展》《第四届日中韩国际书法年展》等。书法作品获《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最佳自撰联奖,山东省书法创作贡献奖,《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一等奖,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书法二等奖,《首届孙子文化艺术奖》一等奖等奖项。曾被《书法网》评为最有收藏价值和收藏潜力的书法家。有书论、诗歌、散文随笔百余万字在《书法报》《中国书法》《书法杂志》《美术报》《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钟山》《天涯》《作家》《散文》《散文选刊》《诗选刊》等国内外多种报刊发表。作品被选入《当代中国先锋诗歌30年——谱系与典藏》《60年代出生——中国当代诗人诗选》等多种诗歌散文选本。出版有书法集《黄河三角洲书法群落——赵雪松卷》《赵雪松书古代僧人诗卷》《合道》(合著)《诗墨灵犀》(合著)及诗集五种、散文随笔集两种。曾获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学奖,《诗歌月刊》全国探索诗奖,全国首届旅游文学散文大赛金奖等。
我的徒骇河(组诗)
鸟
在徒骇河畔坐久了
我无法阻止自己
想变成一只鸟的冲动
我的双臂张开来
骨骼在紧缩
眼睛也在变小
但我知道
我离不开地面
可我的思想
正像秋日的天空变得高远
我悄悄接近
河岸草丛里的
一窝鸟蛋
我想要从根部触摸
孵化的秘密
我偷偷把它们
捧在手上
偷偷看看蓝天
它们同蓝天的距离
比我短
那层薄壳被阳光穿透
我身上的壳却看不见
但似乎永无捣破的可能
我试图接近鸟
接近徒骇河上的鸟
而不是接近
鸟的概念
我想成为从徒骇河入海的地方
顺着河道飞来的海鸟
拥有它们娇小而结实的
骨架和翅膀
红色的
迈小碎步的双腿
鸣叫、警惕和无名
我想成为在徒骇河常住的
一只灰色野鸭
它的脖颈、爪、捉鱼时的
灵巧
以及在河面上梭巡时
超低空的自信
我想成为
它们喧哗族群
快乐舞蹈中的一只
归根到底
我想拥有它们的飞翔
随时离开
又随时可以返回
徒骇河的自由
子非鸟,焉知鸟之快乐
在成为一只鸟之前
我必须先拥有虚无
在成为一只鸟之前
我可以先成为一个鸟人
这是人类的经验
人头鸟身,或是人身鸟羽
书籍,鼎,日常生活的器皿上
留下人类古老的渴望
也留下人类古老的悔恨
选择的无奈,早就在我们的
身体上发生
而鸟人,是一个不踏实的人
一个爱想入非非的人
一个不合规矩的人
我因此不受欢迎
遭人唾弃
在遭人唾弃之后
变幻成为鸟的方式
将生存的理想
寄托于鸟身上
大鹏展翅以言志
鸟尽弓藏以喻世
不能成为一只鸟
享受徒骇河
但我可以爬到树上
看落日驮在鸟的背上
看鸟弹奏波浪的琴
鸟离枝的颤动
鸟降落的微风
我长不出翅膀
但可以在徒骇河里划桨
我可以把人群看成鸟群
人也都是鸟人
有的已变态
比如那些提着鸟笼的人
一个不能飞翔的人要消灭飞翔
一些不能拥有徒骇河的人
要消灭徒骇河
为了练习成为一只鸟
我从高高的树上落下
我的四肢已成残废
我只能坐着
像一只不会飞的鸟一样
看着
蹲在树上的鸟
走在草丛中的鸟
大鸟、小鸟、不同声音
不同颜色的鸟
有名的鸟、无名的鸟
想象着它们借给我的翅膀
在徒骇河上
飞翔、飞翔……
一条河的容量
一条河的容量有多大
比如徒骇河,你可以
测量出它的长度
它的流速
它的发源地和
消失地
它的水位,它河岸的高度
但你说不出
它的容量
它所包含的鸟的叫声
眼神、动作
树木众多的叶子
在风中的响动
枯枝、新芽
云水之意,光影交幻
人与船、船与地
桨声、脚步声、喊叫声、鱼的呼吸声
贫与富、成与败、轻与重
生与死
……
都与这条河
有着或明或暗
或近或远的联系
你把自己放大成
它头项上的天空
你也只能看清
它的曲折蜿蜒
它的渺小细弱
它紧贴大地
匍匐的姿势
但你说不清
它细节的宏多
平和中的凶险
一滴水中的世界
一棵小草的摇曳
一个远远走近它的人
要把它吞掉的念头
一个远离它的人
和它的相濡以沫
而你把自己缩小成
一条鱼的眼睛
你也只能看见
水下的淤泥、沙尘、水草
你看不清
河道的更改
泥土的厚度
草根的深度
看不清
你自己的来历――风暴
在天空中孕育
雪覆盖着
一条热血腾腾的动脉
在沉默的河边
长大的人
企图说明它
但他一张口
就是一条鲢鱼的嘴
一只野鸭的嘴
一条树根的嘴
无声的嘴
混沌不清的嘴
也许只有这样的嘴
才接近说清它
与此相反
有些说明离它越来越远
印在书上
在电视里
这些说明文辞漂亮
打领带
风度翩翩
口中的腥咸
被口香糖覆盖
一条河的容量有多大
它的静谧就有多大
它的优美就有多大
它的慢就有多大
它的苦难和幸福就有多大
它滋养人的能力就有多大
我看见了一颗心:一个人的心
一条河的心
生长在河两岸的心灵
像河上的悠悠白云
天地之间
万物心中
都有一条
奔流着的河……
雪松新作(十首)
月亮
坚硬的月亮
说着自己的事。不是说
它不按时莅临头顶
被草木保留,被窗户切割
不是说坡地上的岔路
有一条是歧路,月光
也同样照耀着后悔的人
遥想更广大的黑夜,不是说
无处送达的寄托,像一张
被偷换的纸牌。月光
碰碎空酒杯的河岸上,不是说
对饮的人,忘记了内心
万里江山不值一壶酒钱
背对着导师,沿手掌纹走失的故园
不是说看不见一批
又一批毕业生离开人间
我只是在说,坚硬的月亮
说着自己的事
它说得又那么普遍、无边
2015.3
春 天
一棵杨树没有活过来
它在一大丛迎春
和杏树中间显得特别刺眼
想拔掉它,但徒手难以办到
于是围着它用铁锨挖坑
坡地上,鸟在欢叫
花儿一朵接一朵地追着开
我们弯腰的动作此起彼伏
看看坡地上也到处是此起彼伏的身影
春天里到处在挖坑
要么起坟,要么埋葬
2015.3
等 待
我不是在等待河岸上
春天的第一轮欢呼者
我在等待那棵受伤老树的消息
我在等待那本书最后的辨识者
它在诋毁者的手上流传多年
关于河流,我在等待高山颔首
我在等待最后的归家者
他命运坎坷,不可能载誉归来
2015.3
民 歌
—致庞培
一阵暴雨转入
绵绵细雨的刹那——一首民歌
突然开阔的前额
曲谱的肋骨,木质的口琴
我曾修书江南
一颗心,在未曾到达的地方停留
你的住址:在雨滴里
缅怀青藏高原的一匹马,一条河
孤伶伶的源头
清风里传唱
孤独生出香气
你的草木,在文字里入药
你遣来镇守江南的蝴蝶
在姊妹中排几?
石桥的过门、墓碑的长调
童年的笛孔、爱情——哦,爱情的洞箫
还有月光,说书人的行囊
还有天空,看不见的悲怆
——你唱过的,都流淌在眼前这条
命里的大江
奇山秀水,暮云长天
哪里更适宜——叫一声兄长
2015.5
我辜负了一生的露水
两眼茫茫,我辜负了一生的
露水,针尖一样匆匆的露水
重如石头的露水
虚空如人生
将明而未明的时刻
爱一样凝聚,坠落
滑向命运的秘密之根
我用一生也没有推开
一滴露水,我用一生也没有留住
2015.9
父亲
远远的,我看见父亲逆光的身影
一闪,走路歪斜,那是膝关节磨损所致
瞬间,我差一点叫出声来
其实父亲已故去多年
但我并不以为这是没有放下的
缘故,而是故去的人
会偶尔归来
2015.10
惊 蛰
你听到雷声了吗
老式月份牌的翻动,读信的枯树枝
和残雪的冷宴上
你听到大地归来的咳嗽了吗
从今天起学会交流:从隐身到现身
从今天起学会给生灵留门
不管你的梦多明亮,命多薄
留在记忆里的身子多沉重
2015.3
再致春天
在一树繁花下无所事事
我放弃亘古悲叹,也没有
看见失去的韶华中
努力挺身的小树
春光像漶漫水流,从书本
到屋外已是漫漫长途
那盯看一朵杏花的力量
耗尽了我的体力
直到它凋落,直到那棵树下
落英缤纷
直到春天的虚弱直达骨节
2015.4
上海来的女人
——县城记忆之一
她在井台上提水:笨拙、吃力
中间隔一场
少年细雨霏霏的火灾
我没有去帮她
情欲的红标语、高音喇叭
——她沉默,那种美
不属于这里,上海多么遥远
我成夜成夜搂着这个词睡觉
她用头发说话
用单色衣服上没有花的旧
她同小县城之间的紧张
宛如一朵白莲,她起身走后
我再偷偷看一遍
我不知道她是谁
不知道她带走的那场霏霏细雨
至今还在下
2015.5
无 题
死是即兴的精彩,像草书的挥霍
兴之所至中包含了多少犹疑、嵯峨
而活,是临帖,是青灯黄卷的一笔一划
2015.5
“此在”的世界:结构主义的审美玄思
——评雪松的诗歌创作
房伟
彷佛从地面飞升高空,走入阳光丰盈的蓝天,危险,自由,快乐,又含蓄,空灵,不着痕迹,充斥着莫名的光线,璀璨游动的色彩,各种奇妙的声音和乐曲,而“熙熙攘攘”的词语也好像变成了那些无处不在的风,从纯净的天游行而过,把瞬间的喜悦“爆破”成一次次结构主义的紧张思辨…——这是我走入雪松的诗歌世界的一些零星感受。其实,早就读过几首雪松的诗,当时就非常震惊,但一直没有机会细致地了解。此次系统地读了雪松的诗,一些想法更加强烈了。雪松兄是我非常敬佩的诗坛前辈,诗思深睿,见解独到。多年来,他活跃在全国诗歌界,以风格鲜明的诗风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我看来,雪松的诗歌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视觉感强,有非常强的视觉在场感,而这种在场感,不仅是一种色彩、光线的组合搭配,且有很强的结构透视性,类似西洋油画,而这种透视感不仅起到了栩栩如生的描述作用,形成隐喻与暗示性,以具体物象或物象的空间化组合,来表达诗人对世界复杂的,又是整体性的感受。这种感受,常是多主题性的,也是混沌的,很难单一概括。而且,这种诗歌“视觉在场”,也是叙事性的,推动故事呈现出了空间化的结构主义诗学特征。这也就造就了雪松诗歌的特点,不注重叙事,而是注重描写,或者说,以描述胁裹叙事,形成含蓄隽永又含义深广,隐喻博纳又形象生动的意象群。他将人的心灵变成了一个世界,也将世界变成了人的心灵,从而将那些冷峻严肃,又深刻悲悯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多角度”的投射。在雪松的诗学内涵中,所有哲理的表达,恰不是通过抽象思辨来完成的,而是依靠“此在”世界的经验,在简约的表达中暗示丰富的可能性。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其实,哲理和诗歌,就像一对既是仇人、又是恋人的男女,抽象的说理,恰是感性的诗歌所忌讳的,而好的哲理诗歌,往往擅长从感性的情境表达含蓄的意图。
雪松有很多小诗,篇幅不大,但结构精巧,特别是结尾收束有力,很有唐人绝句的风采,又兼得松尾芭蕉的俳句的“瞬间即永恒”的生动意趣的意象捕捉能力,比如,这首《白花花的阳光》:“一院子白花花的阳光/无人照料/在一院子白花花的阳光里/午后,独自醒来的孩子/使劲揉着惺忪的眼。”这首诗其实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白花花”比喻阳光,却紧跟着修饰语“无人照料”,暗示阳光的某种拟人化特征;第二部分,“午后”点明“白花花的阳光”的具体时间指涉,而“独自醒来的孩子”则与阳光形成环境性“互文”,并呼应了第一部分,而“使劲揉着惺忪的睡眼”,既是孩子的某种自然生理反应,又与午后阳光共同构成了具象征意味的情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而很好地表达了复杂的人生情绪主题,对童年的留恋,对世界神秘性的探索,对孤独和伤害的某种抚慰——同时,如果从诗歌的视觉技巧出发,我们还会发现,这首诗中,白花花的阳光形成的光线感和色彩感,既是一种纯洁的寓意,眩晕的美感,又都有一个空灵的,结构性的审美阐释空间。这个空间环绕着诗歌表达的“院子”,有一种“从上而下”俯视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出诗人冷峻强悍的力量感,以及悲悯感伤的内在情绪。
其实,这种透视性的结构主义特质,还出现在雪松的很多诗歌中。例如,《百米观光塔》:“比起他们,我空洞、无凭无据/站在奇崛的高塔上尤其如此/他们的欢呼像逆风的燕子/有人找到自己的出处并落泪/中年妇女看见日出——像一只老母鸡在孵蛋/而我什么也找不到,指不出/我大概生活过,大概的我站在高处/无法把握那些曾经寄居的细节/无法将那些点同我的内心重合。”“百米观光塔”这种现代社会景观,既刻画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感和失重感,又反映了诗人反思当代人生存情境的努力。这种反思,是通过诗人主体与旁观者的视觉对立形成的。“我”空洞、无凭无据,而“他们”的呼声却像“逆风的燕子”。我在高处俯视,看到了生活的贫乏和平庸,美丽的日出,在诗人眼中变成了“母鸡在孵蛋”,不过是另一个痛苦之日的开始,而“中年妇女们”则是一群被异化的人,她们只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市政府大楼》也具有这种“自上而下”的俯视感:“市政府大楼恢宏地耸立/在它庄严的气息和巨大的圆柱之间/我偶尔听到几声鸟鸣/那鸟鸣声羞怯、孤单/与整个大楼之间/有一种体积上的悬殊/我看不见它们的身影/但从声音里分辨出:它是麻雀/是与这座大楼有关的/最小的人民。”在这里,空间的结构性对峙,被转化为了权利关系的严峻批判,“羞怯而孤单的鸟鸣”与宏大美学化的“恢弘耸立”、“巨大圆柱”形成了建筑美学的内在张力性。诗歌结尾,这些没有身影、只有声音的麻雀,却被指认为一个抽象的,似乎已过时的“大词”——“人民”。然而,“人民”在这里并不是作为原有的词源学意义被表达的,而是在“最小的”、“麻雀”等形容词和名词的修饰、转喻和挪用之下,展现出了丰富复杂的“言下之意”,既是对当下政治生态的批判和控诉,又充盈着对普通人卑微的生存现状的同情。而这一切含混而丰富的表意,都依靠这些空间化的结构性符号来完成。
这些空间化的结构主义透视技法,不仅在形式上颇多创新,而且适宜于在角度、声音、光线的使用上隐含地表现一种更有主体魅力和思辨性的思想观念。雪松的这首《春》,完全不从外在物象入手,而是从主体的内部去描摹体验的复杂性:“古老的温暖带来的安谧/静止——心,停泊在时光深处/屏住呼吸,体察光线乍泄/透明的草尖婴儿般独立、勇敢。”温暖,安谧,静止,而心灵与光线,呼吸相同的节奏,都成为春意的某些暗示,最后才出现了一个意象:“透明的草尖”,表达对春天万物生长的喜悦。雪松的成名作《体力劳动者》,也表现了这种特征:“一名装卸工在庭院中央洗脸/这是他下班后/每天要做的事情/满满一盆清水/被他用两张大手撩起来/水花四溅/他的嘴里发出/畅快的噗噗声/盈满了整个庭院/他洗得坦坦荡荡/他是一名卖足了一天力气的/体力劳动者/他无愧于这一天,无愧于这盆清水/。”这首诗彷佛是一场静默的舞台剧,又好像是一幅透视感很强的油画,为普通的情境赋予了诗意的灵光。主人公是一名装卸工,而动作是“洗脸”。具体的空间是家庭意味的庭院,而装卸工的“洗脸”,则被赋予了一种生活的本质性特征,成为朴素虔诚的,某种生命信仰的象征。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没有将这种生命本质抽象化为哲学概念,而是将“洗脸”的动作进一步拓展,“撩起来”、“水花四溅”、“噗噗声”,这些动作和声响,丰富了洗脸的场景,将之更精细生动地在场呈现。“坦坦荡荡”则再次暗示了对体力劳动者的肯定:这名劳动者“卖足了一天的力气”,“无愧于日子”,“无愧于清水”。于是,整首诗有不可言说的丰富暗示和言下之意,通过物象与形容词的搭配,构成了一幅立体的诗意画卷,从而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朴素思考,反思物质欲望,对劳动的热爱,对现代文明过度复杂化的厌倦,都融汇于诗人的诗句。
这种结构主义的美学特质,似乎触及到了雪松的核心诗学价值观。这种空间化美学特征,其作用并非简单地解构某种意识形态,或赞同某些诗歌技法,而是一种将“存在维度”引入物象表征的价值观,以“怀疑”与“反省”逼问自我与世界。这种空间化的存在维度之下,任何存在的事物或概念,都平等地被赋予了拷问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以“剥去”了事物的虚假话语性为标志的,比如说,“人民”、“麻雀”、“体力劳动者”、“市政府大楼”、“高塔”。所有存在物,都被放在“存在”的平等维度,接受灵魂检阅与诗意的撕扯。例如,这首《小声说话》:“深知人生困苦的人/也是谦逊的人/他们在灯影以外,蹲着,小声交谈/语调有着秋日田野的安谧/语速委婉,仿佛在说:情况也许会如此/在他们身后,正在灌浆的玉米/像刚刚睡熟的婴儿没有被惊扰/无限的夜色/尊重两点明灭的烟火/就像无限地容纳/两个尚没有接近真理的人/在小声说话。”这首小诗的画面感也非常强,没有任何明显的主题性揭示,诗歌通过两个秋日田野中小声说话的农人,仿佛一副速写,或一个短暂的定格镜头,以富于蕴藉的情境设置,来表达混沌多义的感受。这首诗里的主人公形象和诗人的隐含形象既相互重叠,又印证互文。从显性话语层面,农人形象由“深知人生困苦”、“谦逊”、“小声交谈”等形容词和动词修饰而成,表现了农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而“秋日田野的安谧“、“熟睡的婴儿般的灌浆期玉米”描绘了农人生活环境。期间,“小声交谈”是画面的标志性动作。而“夜色降临,包容这两个尚未接近真理的人,小声说话”,则以抽象的言辞,暗示了潜在的话语层面的存在。农人形象成为“尚未接近真理的人”,而“小声说话”被重复强调,暗示着对真理的敬畏,对存在的感恩。这种双层透视的方法,将农人的生命感悟,诗人的生命感悟,重叠交织在一起,通过极强的画面暗示性,表达了丰富的言下之意。
然而,认真考察雪松诗歌的美学特色,除了这些以“感性的存在”表达哲理化感悟的诗歌外,还有很多非常柔软、抒情的质素。这些诗歌的叙事性明显增强了,也表现了雪松对不同诗歌风格的尝试。然而,雪松诗歌的叙事因素,和第三代诗歌的生活流、日常化的叙事表述是不一样的。他的叙事语言简约却内涵丰赡,朴素却饱含深情,依然在叙事中保持了对“此在”世界的尊重。比如,《被原谅的欢乐》有一种“拟儿童体”的写作,以儿童的视角与口吻,记叙了儿时对动物们的伤害,表达了对人性本质中残忍的一面的反思:“被穿在铁丝上示众的青蛙、被点燃的麻雀、惨死在欢乐里的蝴蝶”这些动物都成就了一些“欢乐”。而长大后,这些欢乐依然“被原谅着”,人们将它归于儿童的顽劣和好奇心,而“我的心灵变成了坟场”,与前面的欢快形成了鲜明对比。《追捕》也有类似的特点。诗歌为我们展现了儿时捕捉蝴蝶的场景,这里,“蝴蝶与我”共同构成了象征情境,既有庄周梦蝶的相对主义的玄思,又有丰富的暗示性,成为“欲望与追逐欲望的人类”的某种特写。那只蝴蝶的光影和动作,都成为一种致命诱惑:“那一团光影/仿佛陷入一场持久的梦幻/它不住地上下翻飞/又突然停在叶子上/它不断地引诱我/往花丛深处跑/那翕动的翅膀仿佛在挑逗:/来呀,逮我呀……”但该诗并不是单纯的“情境诗”,它的叙事性不仅表现在对“追捕蝴蝶”的讲述,且表现为故事的悬念性和“叙事的反转”,特别是该诗结尾存在着类似禅语诗和俳句的“最后一笔”的精妙,揭示了人生的残酷:“一直追到一堵墙面前/我才看见一根针/正穿透蝴蝶的心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愤,人生无可奈何的悲怆,都在这惊悚的“最后一笔”中像雪亮的闪电,击中了我们的心脏。
这本诗集中的其他优秀之作,诸如《穿越公路》、《致早春》、《父母大人》、《活着》、《即将竣工的大楼》我都非常喜欢。最后,还想说一下这首《掌声》。“掌声”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然而,雪松却从这个简单事物出发,将之演绎为高度浓缩了的喜怒哀乐的复杂感受的“象征体”,也似乎通过“掌声”揭示出人生酸甜苦辣的际遇,及清明透彻的感悟:“是谁在鼓掌/是谁不断加入/是谁在诱惑青春的手掌/高高举过头顶/将掌声送入虚空的高处/掌声惊飞漫天柳絮/掌声撑破围墙/掌声向高处发展时形成云彩/——你要告诉他们呀/灿若桃花的面庞/在掌声的洪流里漂浮/你要告诉他们未来的图景/你要告诉他们/掌声的陨落/手的位置/这时候下起了大雨/掌声淹没在雨声中。”人生就仿佛是那些“被诱惑的手掌”,我们为欲望与理想不断鼓掌,我们因害怕孤独与悲伤而不断鼓掌,“掌声”就仿佛是福克纳笔下那一场无处不在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越野赛跑”,承载着人类所有的骄傲与愚蠢,野心与智慧。掌声就是人类的游戏,直到掌声陨落,淹没在命运的大雨之中。
有的诗评家认为,雪松的诗歌有一种“中年气质”,也许就在于他总能从一些意想不到的,又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此在情境中,造成出一个充满玄思的诗学世界,以此表达丰富复杂而又“难以言明”的人类内心感受。也从这一点出发,雪松质疑了所有明晰的体验表达的有效性。“难以言明”,“一言难尽”,既是中国美学的精髓,又符合当代社会的深度表达。“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的《宫词》),其实我们的诗歌祖先们,早就曾为我们展现出利用“此在情境”,含蓄表达复杂情感和思想的经典例子。这种“混沌的深刻”,战胜了所有自以为“博大明了”的诗学宏大叙事,也深刻地表达了一个诗人最高的睿智——绝不是代替上帝,也不是洞彻世界,而是尊重差异,尊重自我和世界的限度。在现代阐释学和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美学观点来看,意义并不是一个先天的,不言自明的能指与所指的“固定符号”,而存在着延宕、播撒与误读。意义总在“差异”之中,在“难以言明”与“一言难尽”之中。而如何用感性的语言,最强有力、最具魅惑力地表达这种差异性,也许正是诗学本身胜过哲学的地方,也是从老庄美学、中国禅宗一直到现代诗学所苦苦追求的诗学至高境界。我不敢说雪松达到了这种境界,但他有这种无限向上冲击的慧根及其可能。在当代诗坛被虚伪的盛世牧歌与无聊的日常化写作所宰制的情况下,雪松给我们的惊喜和震撼,同样铭动于心——但同样“难以言明”。
世界的极地之侧,有北极光闪烁着妖艳的火,有成群结队的飞鱼与千年不化的坚冰,以及一年四季不断的美丽白雪。然而,有“雪中之松”,孤独,高傲,神秘,却有着纯洁的心和简单而柔软的梦想。它的根扎在广袤的大地,它的梦却飞翔在无比湛蓝的天空!
猜你喜欢
- 阳信一企业上榜山东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 评论() | 分享02月06号 14:21
- 沾化一小戏曲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名单
- 评论() | 分享02月05号 11:19
- 黄河岛挂牌国家级湿地公园 天鹅游弋美景醉人
- 评论() | 分享02月05号 11:19
- 春节期间滨州全市韭菜专项监测合格率达100%
- 评论() | 分享02月02号 13:24
- 滨州现新能源汽车热销 一家小店月销70多辆
- 评论() | 分享02月02号 13:24
- 滨州汽车总站及市域各车站春运班车运营安排
- 评论() | 分享02月01号 10:51
- 滨州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80余岗聘百余人
- 评论() | 分享01月31号 10:27
- 体彩新年贫困家庭走访名单出炉 2月1日起走访
- 评论() | 分享01月31号 10:27
-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滨州市公安局举行民警光荣退休仪式
- 评论() | 分享01月30号 13:39
- 滨州196名学生登上省教育厅公示“红榜”名扬全省
- 评论() | 分享01月30号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