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最近有点火。
今年3月,电视剧《法医秦明》在东营各处取景的消息刷爆了东营市民的社交平台,本地、外地群众纷纷前往拍摄现场参观打卡,过了一把剧组“探班”的瘾。
不仅是《法医秦明》,2023年下半年,一部讲述90年代沿海石油人成长和变迁的电视剧《迎风》,也是全程在东营取景拍摄。
《无影灯下》《推拿》《大火种》《宣言》……细数近年来在东营取景拍摄的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剧组开始钟爱东营、选择东营。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部电视剧带火一座城市已经不是新鲜事。当越来越多的剧组开始钟爱东营,东营的魅力何在?影视作品与城市形象“梦幻联动”,又能催化出什么样的火花?
剧组频繁造访 东营人的家门口“好戏连台”
作为一部以沿海油田为背景的青春现实主义电视剧,《迎风》以17岁少女的视角,回望青春伙伴与父母的油田岁月,以群像结构勾勒80后油田子弟的生活图景及成长经历,展现八九十年代沿海石油人和家属的无奈与抗争、快乐与温暖。而作为沿海城市、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东营当仁不让地成了剧组全程取景拍摄的城市。
跟随《迎风》的镜头走进石油大学、胜利二中、海河市场、胜利油田老厂区,这些取景地还如同以往一样热闹,而与以往略有不同的是,不时就有市民游客在当时的取景地拍照打卡,有些甚至还是专程从外地过来的演员“粉丝”。
从临沂来东营旅游的赵女士是《迎风》中一名演员的忠实粉丝,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东营:“我这次准备在东营待三天,除了来取景地和偶像‘跨时空’同框外,也准备借这个机会去黄河入海口转一转。”
无论是电视剧《迎风》里特色的石油文化、《法医秦明》镜头里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还是大型纪录片《大河之洲》中黄河入海口的诗意美景。东营这座城市,既带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壮美的自然景观。正是这样的气质,才造就了东营的“好戏连台”。
而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剧作,也让东营这一黄河文化的“金字招牌”焕发新的生机,进一步推广了东营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
独特的文化交融造就独特的东营
东营市于1983年建市,至今仍然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黄河从这里入海,胜利油田在这里诞生,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生于斯、长于斯,中国国内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现仍存放于广饶。
每一部影视作品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拍摄取景地。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语言习惯、名胜风景以及道路建筑等元素,都有可能成为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被精心描绘并呈现于镜头之下。这些元素不仅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索,更成为城市最具吸引力和辨识度的“名片”。
东营,这片土地被长河大海的恩赐所青睐,孕育出了其独特的河海特色与湿地景观。其别具一格的地理气候,赋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魅力。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石油文化、移民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在东营交织融合,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彩,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气质。而东营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无疑为电视剧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泉。
而这些电视剧也通过镜头的语言,传递出东营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以生动真实的方式展现了东营的地理特色、人文景观和城市气质,进一步塑造了东营的城市品牌形象。通过这种形式,更多的观众得以通过这一窗口,深入了解东营,感受东营的独特气质。
放大“烟花效应” 东营是认真的
“影视打卡”带来的流量和热度,从根本来说是一种冲动行为,未来随着作品热度的过去,肯定会出现“降温”的情况。
但通过影视作品借机发展城市是可行的,影视作品就像一场烟花表演,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而烟花也会同时照亮下面的景色——这座城市,这也被称为“烟花效应”。
自两部电视剧拍摄以来,东营牢牢把握契机,通过多个渠道、多种途径宣传扩大城市影响力。通过联合剧组演员策划推出系列宣传短视频,并以探班、片场直播等方式开展联合推广营销,形成了多个网络热点,话题流量攀升,线上宣传火爆。
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法医秦明》制作公司举行合作宣传推广签约仪式
据有关部门统计,电视剧《迎风》相关短视频,单月抖音话题播放量达838.6万次;《法医秦明》2月份开拍以来,抖音话题播放已达32.7万次。3月20日,召开全市电视剧工作座谈会;4月7日,举办市文化和旅游局与《迎风》《法医秦明》剧组合作宣传推广签约仪式,组织知名演员范雷等宣传推介东营,再次在网络上形成爆点,相关视频浏览量突破500万次。
借助《迎风》和《法医秦明》这两场绚烂的烟花,东营迅速形成了浩大的宣传声势,将烟花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东营,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深厚魅力,滋养了在这里拍摄的影视作品。同样,影视作品也通过展示东营的文化内涵,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