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济南锦屏学校初中数学组基于“减负提质”目标和学生现状,研讨制定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作业设计和指导策略,在历下区初中数学学科作业设计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案例奖”。

  一、作业指导理念

  作业观念要从“工具”转向“发展”。

  作业指导要从“一维”转向“多维”。

  作业设计从“封闭”转向“开放”。

  作业评价从“标准”转向“个性”。

  二、作业指导方式

  数学组的作业指导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日常作业、实践作业、分层作业和校本作业。

  (一)日常作业批改。

  遵循“少量多次”的批改原则,日常作业采用AB两本作业本的形式,便于学生及时纠错。老师们综合采用了多种批改形式: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指导的面批,针对每日一题的日日批以及针对课堂小测的当堂批。

  (二)实践作业指导。

  实践作业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作业,首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绝地求胜,谁与争锋”计算大赛便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淘汰赛赛制,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个赛季。随着对题数的积累,不少学生的“段位”已从初始的“青铜”升级到“黄金”“王者”,比学赶超的劲头十足。

  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开展了“坐标系下的美丽”实践指导活动,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出多样的卡通形象。

  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举办了“古题新解”挑战赛。老师从《九章算术》等古籍中挑选出适合的题目,以揭榜挑战的形式进行发布,吸引大批学生前来挑战。

  每年寒假开启前,则是“日历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中蕴含的数字规律。

  (三)分层作业指导。

  分层作业指导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选择习题、设置训练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量身定做的训练,从中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四)校本作业指导。

  “魅力数学”校本课程是锦屏数学组的“传家宝”,数独、“外国神奇的乘法计算方式”等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内容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作业指导成果

  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获得了较大的精神满足,并进一步化快乐为动力。课间、自习课、晚延时等时间里,随处可见学生们在互相探讨数学问题,逐渐形成了“好带中,中带弱”的帮扶氛围。

  四、作业指导发展模式

  培优四步走

  独:日常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通过优辅,提高A层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新:在学生达到课堂要求外,辅导中层学生增添新的题型,通过一题多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变:刚性作业与弹性作业相结合,兼具综合性与开放性;通过一题多变、培养优生的思考钻研能力、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异:引导优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优生一题多解,培优作业涉及中考题,鼓励优生超前学习,培养优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仿—品—试”三步学习法

  仿:即初步模仿。要指导学生看典型例题,阅读精典完整的解题过程,借鉴一些优秀同学的作业和考卷,在博采众长的模仿中完成原始积累。这一阶段应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要让其准确记忆各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模式等)和解题大致过程(还谈不上思路),等熟练之后再做大一点变迁。

  品:即仔细品味。数学学习不仅要记忆一些符号、公式等陈述性简单知识,还要学习一些方法、思想等策略性高级知识,这些方法、思想、策略往往隐含于解题过程之中,只有通过仔细品味,才能真正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一过程中不要在乎一开始就能品味出什么味道,其关键在于品的过程,哪怕过程中无明显的成功感受,然而在日积月累中就会悄然升华为自身的水平。

  试:即大胆尝试。面对问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制订方案,独立实施解题过程。多次成功尝试之后,其自信心会倍增,也不会见题就发愁了,久而久之,对一般问题会一目了然,这便是触类旁通。

  在不断探索中,锦屏数学组也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指导模式:一种是优等生模式,通过培优四步走,让优等生发展独立思考、灵活发展的能力;另一种是学困生模式,通过“仿—品—试” 三步学习法,让学生逐步走上学习正轨。

  减负不减学,提质不提量。

  锦屏学校丰富多彩的数学作业设计和指导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参与、体验、探索、发现,充分体会到了“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终生受益”,从而真正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促进爱学课堂的构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