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初中毕业生,他也是世界顶级轮胎磨具供应商豪迈集团的十大股东;他是农民工,他的身价超过了五千万。这多种角色交汇在一起,揭示的正是全国人大代表、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的成长经历。

  痴迷创新,填补了多项国家技术空白

虽然已是数千万身价,但眼前的王钦峰笑容淳朴。虽然已是数千万身价,但眼前的王钦峰笑容淳朴。

  1992年,王钦峰初中毕业,在高密老家附近一家简陋的乡镇企业当了一名车工。在别人看来又苦又累的岗位,王钦峰却非常珍惜。他想当个合格的工人,挣碗饭吃。于是,自认学历低的他在工厂跟着师傅学、向工友学,下班回家自学。不到一年,他就熟练掌握了铣床、磨床、刨床等操作技能,成了公司闻名的“多面手”,哪里需要,他都能顶上。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客户对工件加工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王钦峰越来越感觉“本领恐慌”。“当时,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专业课,弥补知识不足。”除了学习,王钦峰在做题中,慢慢从不会到入门,再到入迷,最后甚至发展到了痴迷的地步。

  不过,在26年的工作中,最令他难忘的,还是解决了机床烧结的难题。1998年,豪迈公司投入全部资金,生产销售了20多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由于是新产品,这些机床存在缺陷,个别产品甚至影响了客户的正常生产,导致客户怨气很大,有的要求退货。当时负责售后服务的王钦峰,不是独自背着沉重的仪器在外面给客户维修产品,就是照着书本修改图纸,反复试验改进产品方案。

  自此,王钦峰一心扑在解决机床“烧结”的难题上。凭借这股“轴”劲儿,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试验,王钦峰发明的“电火花防弧电路”终于研制成功,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解决了机床“烧结”难题,成为我国电火花行业一大革新。

  的确,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26年中,王钦峰干过车铣刨磨等17个岗位。在岗位上,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企业一同成长。他所在的企业成为世界轮胎模具制造业领军企业,他也从熟练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工程师,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

  “在豪迈,大家都在讲创新。尤其是那些和我一样的‘草根’创新群体,我要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人人创新,持续改善。”工作以来,王钦峰为企业改进了80多项技术及装备,其中多项技术填补国家技术空白,拥有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如他的名字,王钦峰也在跨越一个又一个山峰。如今,他成了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开始指导博士、硕士和大学生搞科研。

  技术好的钳工每月可拿一万五

  学习的“轴劲”让王钦峰储备了知识,而敢于革故鼎新的“闯劲”又让他不断挑战技术创新。一项项发明创造让王钦峰小有名气,因此,慕名而来“挖角”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在他看来,再优厚的条件也抵不过豪迈给予他的归属感。

  “员工奖励持股给职工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公司一共有2200多名股东,其中,大约15%的股东是公司的技能人才。2000年,公司进行的股权机制改革,很多优秀员工从‘打工’变成了公司的所有者和决策者,这样一来,很大的激发了工人们的干劲。”王钦峰介绍,把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绑在一起,人人都成了公司“老板”,大家的归属感、成就感与日俱增。

  “在我们公司,不同的技工级别享有不同待遇,评上了就能享受。”王钦峰介绍,近两年,公司每年评定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依次是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每月给予相应的津贴。”

  按照公司设计,初级技工分为一二三等级,对应的津贴是200元、300元、400元,中级是600元到800元,高级技师能到1200元。“多劳多得,根据质量、效益来定收入,津贴是额外的收入。工人的技能水平反映在工资收入上,比如,有些技术好的钳工每个月能拿到15000元左右。这也是自身技术水平价值的体现。”作为企业的技术大拿,王钦峰感觉自己的价值在公司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说起公司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王钦峰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广州客户一次性购买了30台机床,要求派人去安装调试并负责培训,我当时去了,因为水土不服,一到广州就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泄。但是,当时机器安装很着急,我只打了一晚上吊瓶,就从医院溜了。在安装期间,王钦峰一边大把大把地吃药,一边咬牙坚持干活,历时一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公司董事长张恭运知道后深受感动,在当时公司举步维艰、自己出差都坐公交车的情况下,“命令”王钦峰坐飞机回家,但王钦峰坚持坐火车回来了。此外,当整个企业还没有一台电脑时,王钦峰因为创新被奖励了一台。

  我省首发“技能岗位工资基准价”

  与往年一样,王钦峰在进京前听取了广大工友们的心声。王钦峰说,他们关心房价、个税、技能培训等各方面问题,但最关心的还是提升技能工人的待遇和保障。

  实际上,对于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山东已经出台了不少举措。此前,山东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提出创新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其中,完善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的选拔政策。由原来的3年选拔100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元,调整为每年选拔不超过100人、每人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

  其次,在“以赛促技”上,山东加大了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力度。对我省获得国家级一类技能大赛前3名的选手,分别给予5万、2万和1万元奖励,选送单位为技工院校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津贴制度。《意见》指出,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参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政策,自行设定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津贴标准和发放方式,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津贴可以分别参照每月200元、300元、400元的标准设定。鼓励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探索制定技能等级同城市落户挂钩政策。

  所谓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如何合理确定技能岗位的收入水平?去年底,省人社厅发布了一批山东技能岗位工资基准价位,包括道路运输服务人员、邮政和快递服务人员、销售人员等50种岗位。

  据省人社厅相关人士介绍,这批工资基准价位的发布将发挥市场信息对于工资分配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山东企业按照职工工作岗位和技能水平,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

  建议以技术能力等级匹配“技能人”股权

  “在我们公司,当技师是特别荣耀的事。”每提到自己所在公司,王钦峰发自内心感觉“很自豪且很幸运”。但现实中,还需要更多像豪迈这样重视技术工人的企业。王钦峰坦言,最近,各地出台政策抢高端人才的新闻很多,为什么专业技术人才却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政策,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总工艺师、数控工段长李斌代表在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没有为技术工人设立技术津贴制度,有的也只是象征性地发两三百元。

  对此,王钦峰建议,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国家制定高技能型人才薪酬的参考标准,倡议企业能够重视并解决好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问题。比如,可以让高技能型人才入股,以技术能力等级匹配股权,还可以给岗位补贴、能力补贴、奖金等,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幸福指数,同时激发更多人向往成为高技能型人才的动力。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这么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操作工栗生锐也承认,“让‘技高者多得’落地,需要政府出台针对高技能人才的津贴和补贴政策”。对于企业的“负担”,有代表建议,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实体制造业,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让企业有动力、也有能力去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

  除了物质奖励,社会认可也成了很多技能工人的“奢望”。“社会存在对生产一线操作者歧视,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子女到车间一线干操作岗位。比如,现在的焊接岗位认可度越来越低,学校焊接专业招生难,企业焊接岗位招聘难,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王钦峰建议,国家选拔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进行宣传、奖励、参加各种技能展示活动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社会对一线操作岗位人才的尊重和认可,使一线操作岗位成为社会向往的职业,提升技能型人才及其家人在社会中的自豪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