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振 王明婧
齐鲁晚报讯
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王村村民林秀英(化名)的回忆里,流经村旁的沙王河曾经清水潺潺,人们淘米洗菜、洗衣灌溉、捞鱼摸虾……这些原先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片段,可如今这条河却成了周围居民和工厂企业的“排污管道”,翻滚的黑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正在一点一点蚕食掉有关沙王河的美好记忆。村边有水,这本应是一方之福,却因为污染而成为一方之灾。
沙王河
沙王河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300多亩,2007年因修建董子园风景区改建。沙王河从减河引水,自东往西流经董子园风景区(景区内称作陈段沟),然后自北(三八东路附近)往南最终在104国道附近汇入减河,形成一个水域循环体系,承担一部分行洪泄洪职能。
昔日灌溉河,成村民眼中“毒沙河”
在沙王村东头,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沟隐匿在繁茂的树木和水草里,墨色的河水在夏日草木的绿意里格外扎眼,数根干枯的树木横躺在河水里。
走到近处,大片大片的乳白色泡沫状物体漂浮在水面,臭鸡蛋一样的刺鼻气味令人作呕,浸泡在河水里的野草从根部开始发黄,风一吹就像一个个的病人,无力地摇摆着。这条最终汇入减河的河流就是沙王河,多数村里人已记不起河水什么时候变坏了,只是调侃地称为“流沙河”、“毒沙河”。
沙王村村民林光亮(化名)在河边长大,对沙王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沙王河附近承包了几亩土地,挖起了鱼塘、栽上了树苗,但污染让他吃够了苦头。这两年,林光亮在沙王河边栽植的树苗死了近千棵。“附近火腿厂排放的污水里有火碱、盐等,那些黑水臭味熏天,通过下水道都排入了沙王河。还有一些生活污水也排进了沙王河,这条1976年修建的人工灌溉河,成了一条臭水沟。”
鱼虾泥鳅不见了,苍蝇蚊子多起来
林秀英是沙王村的一名环卫工人,每天清扫街道时都会经过沙王河,在她的记忆里,沙王河近40年的变迁史,有着好似大脑断片的撕裂感。“原来河水可清了,有鱼有虾有泥鳅,不知道啥时候哪里来的臭水,现在什么都没了,只是苍蝇蚊子多了。”
时针拨回到1976年,纵贯南北的沙王河将减河水引入德州城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沙王村等附近村落的农田灌溉问题,不少村民将此戏称为“南水北调”。那时候的沙王河碧水悠悠,水清见底,淘米洗菜、洗衣灌溉、捞鱼摸虾……如今这些画面只能在村里老人的回忆里重现。“那时候河边尽是洗衣服的妇女。”林秀英说。
随着一口口机井的投入使用,沙王河的灌溉职能也慢慢被弱化,这条人工河的流向也变成了由北及南。如今的沙王村大约有1000来户居民,新修的太阳湖路把村子一截为二,村子北面不断兴建起肉食品加工厂、机械制造厂等,大量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入沙王河,河水水质逐渐恶化。机井打的越来越深,“原先挖25米深的井能抽到水,现在至少要50米。”林秀英说。
新建污水处理厂让沙王河看到希望
沙王河能否恢复往日容颜?这是大多数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去年德州市在市区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生态片区污水处理厂占地34亩,负责收集岔河以东,减河以西,104国道以南开发区建成区内的污水。这让沙王河附近的村民看到了一丝希望。
按照规划,该污水经污水厂每日可处理1.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后作为景观用水,排入减河湿地,经湿地进一步净化后汇入漳卫新河,出水的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也将用机械压榨和太阳能干化的方式进行处理,送至发电厂焚烧发电或用于制造有机肥。
“希望能早一天再看到小时候那样清澈的河水,有鱼有虾能游泳。”林光亮对此满怀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