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 11月9日 讯 (记者 山东台 张聪)目前秋种已经结束,但是对东平县种粮大户于世峰来说,他的农活儿远没有结束。由于资金链断裂,他的800多亩小麦面临绝产。
这两天,于世峰的麦田上空飘着毛毛雨。可这淅淅沥沥的小雨,却让老于的心情火急火燎。这毛毛细雨只是浅浅地打湿了地面,因为地里缺水,播种了十几天的种子还是静静地躺在泥土里,丝毫没有发芽的迹象,种子旁边的这些化肥,也一点儿没有融化的意思。
今年6月,41岁的老于和朋友合伙,将东平县接山镇北隧城等三个村的850多亩流转土地转租到自己手里。在收获了一季玉米之后,他们又种小麦,此时,资金链断裂,种上的地筹不到钱灌溉。此前,连同流转费在内,他们已经投入了110多万元。
东平县接山镇种粮大户于世峰告诉记者:“因为当时玉米收成不好,直接影响我们后期的种植费用,如果玉米按正常收成的话,要多收入一二十万的话,结果少收了,所以导致现在种小麦浇地这一块成问题。”
守着机井却没钱浇水,老于才后悔当初的冲动,也开始明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说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句话里,为什么要加上“适度”这个词儿。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告诉记者:“什么样的规模是适度,要考虑这样三个因素,一个是你对生产要素的占有规模;第二个要素要考虑市场的规模,如果没有市场作保证, 你的规模越大,风险就会越大,损失就会越大,第三要考虑到种植结构,产品结构。”
出现这样的问题老于受了教训。尽管如此,老于还是希望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是企业能够帮他一把,筹足灌溉所需要的资金,渡过眼前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