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幕交易者不是"小偷"是"大盗"
新闻链接:
本周四,美国联邦检察官对对冲基金巨头SAC发起了刑事和民事诉讼,指控其从事长达十年的内幕交易阴谋,并寻求没收该基金100亿美元财产。这是美国政府对华尔街内幕交易最重的一击。——编者
2011年12月1日,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首次就资本市场发表公开演讲时表示,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他表示,打击内幕交易一直是证监会一项重点工作。
打击内幕交易已经是证监会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对内幕交易"零容忍",这也是尚福林时代证监会官员挂在嘴边的一种说法。所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官上任后,首次就资本市场发表公开演讲时重提这些话题与说法,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一次郭树清并没有"老调重弹",而是弹出了"新的旋律"。郭树清不仅呼吁投资者要多向证监会提供内幕交易的线索,而且表示:
"小偷从菜市场偷一颗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也是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活动的困难之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小偷"是很令人愤怒的,容易招来公愤,郭树清把内幕交易者与"小偷"等同,这也足见郭树清对内幕交易者的厌恶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体现出郭树清对内幕交易的"零容忍"。
不过,就对内幕交易者的认识来说,郭树清的认识显然不够深刻。实际上,内幕交易者不是"小偷"可比的。"小偷"顾名思义是"小"是"偷",其作案无非是"小偷小摸"、"小打小闹",其对社会的危害还是有限的,无非就是毛贼,对付他们,公安部门其实有的是手段。
但内幕交易的危害性显然比"小偷小摸"要大得多,也难对付得多。内幕交易者通常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他们上头有人,或关键部门有人,是利益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做一名"小偷"也许很容易;但要做一笔内幕交易,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可以说,从事内幕交易的,要么有权,要么有势,要么有钱。所以,他们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这不是一种"小偷小摸",而是一种公开的"抢劫"。是在中国股市这个公开场合里进行的"抢劫",所以,内幕交易者根本就不是"小偷",而是"大盗"。内幕交易者对于股市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大盗"对于社会的危害。
实际上,对于这种内幕交易行为,显然不是郭树清所认识的那样"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郭树清的这一认识至少是不全面的。这个问题至少投资者是非常重视的,也是令投资者义愤填膺的一个问题。而郭树清之所以认为内幕交易"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其实仅仅只是限于监管者。
正因为内幕交易者要么上头有人,要么关键部门有人,要么有权势,要么有金钱,甚至有可能是监管者的"自己人",所以,对于内幕交易者,监管者往往都是手下留情,法外开恩。以至郭树清主席这才有了内幕交易"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的认识。
那么,如何改变郭树清眼里内幕交易"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局面呢?主要有两点:
一是要从立法上加大对内幕交易犯罪的查处力度。在这方面,目前《证券法》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惩处明显偏轻。如"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从事内幕交易的,还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但这样的规定,对于内幕交易者来说只是挠痒痒。
二是要及时办案,办一些大案要案,尤其是要尽快把市场关注的那些内幕交易案办下来。虽然近年来,中国股市也查处了中山公用这样的大案要案,但总体说来,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监管部门总体上还是避重就轻的多,查处的通常都是一些小鱼小虾,而对于大鱼、老虎,监管部门查处的比较少。而且在处罚力度上,往往都是"从轻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