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滨州邹平高利贷之殇:崩盘后多选择私了 命案四起

A-A+2013年6月15日11:02中国经营报评论

  “另类”高利贷

  柴刚

  编者按/民间高利贷的幽灵一直在各地徘徊,相似的表象之下,其实各有内在动因。和人们已经十分熟悉的温州和鄂尔多斯不同,山东邹平的全民高利贷呈现出另外一种癫狂,而且这里的高利贷崩盘之后,全然不像其他地区那样出现债权人集体报案维权的情形,而是仍然处于民间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债权人报案,却不断出现由于高利贷纠纷导致的命案。而其高利贷兴起的过程相比温州等地则更为虚幻和荒诞。如今,一片片因投资谎言被圈占的土地荒芜不堪,很多曾热衷于借贷放贷的金主流亡不见,这个烂摊子还无人出手打理。

  一线调查

  邹平沦陷

  6月3日,李翠花与张翠珍一起,与邹平县检察院交涉了一上午,再次失望而归。此时,距离她们的儿子朱猛、朱宝去世已有一年多时间。“案子到现在还没处理。”她们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话中透着无奈,接下来准备再去邹平公安局催问案情。

  他们是山东邹平县人,其儿子的死亡给那场始于2010年的疯狂民间借贷浪潮加重了悲剧色彩。

  公开资料显示,邹平目前上市公司数量、融资额均居山东省县级城市第一,2011年度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第13位。这些无不给其贴上经济强县的标签。

  如今,背负着耀眼的光环,经历疯狂的民间高利贷之后,其内伤难愈,死亡悲剧、疯狂跑路等仍在不断上演。本报记者调查获悉,邹平“凭借”借贷规模、影响力等,在业界有着“民间借贷,全国县级城市看邹平”的评价。山东多名业内人士对此坦言,邹平经济外表繁荣,其背后,则是让人担忧的危机暗潮。

  高利贷之死

  张翠珍的儿子朱宝与李翠花的儿子朱猛是本家兄弟,均出生于1989年,家住邹平县城。

  “如果没有高利贷,两个孩子不会死的那么惨。”对于李翠花、张翠珍来说,当初儿子的死是一场噩梦。

  2011年,邹平高利贷正处疯狂之中,到处可以遇到“腰缠万贯”的年轻人,朱宝、朱猛兄弟俩也参与其中。他们与其他两人一起,共同向他人放高利贷400余万元,这些钱也是他们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其中,朱宝兄弟俩占大份额,借款人用房子做抵押。但2012年春节前后,借款人突然跑路。

  2012年4月26日晚上,另外两名放贷者计划将抵押的房子卖掉,遭到朱宝、朱猛的拒绝,并发生争执。4月27日晚,朱宝、朱猛一夜未归,28日00:30左右,朱宝家人接到了他们突然打来的电话。“有人拿着枪追杀他们,哭喊着向我们求救。”2013年6月3日,朱宝母亲张翠珍回忆,他在电话中称有多辆车在对他们进行截杀,对方手中拿枪,其车速已经达到了180公里/小时,仍无法摆脱。就在家人着急询问详情的时候,通话突然中断。

  在邹平县好生镇与淄博市交界处的八里河桥上,朱宝驾驶的尼桑轿车撞上一辆货车,造成朱宝、朱猛当场死亡,车上另一人受伤。此时,朱宝的女儿刚刚两个月,而朱猛结婚仅20多天。

  朱家人称,朱宝与朱猛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都是安分守己的家庭,在邹平分别有着自己的生意,并做得有声有色。朱家人介绍说,两人参与的民间高利贷,是当时邹平年轻人从事的最为风光的“职业”,并以此为荣。许多人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专门从事民间借贷,以此过上豪车出入、大手花钱的生活。

  记者调查了解到,2011年至2012年之间,在邹平的大街上,宝马、奥迪、凯迪拉克、英菲尼迪、保时捷等豪车满眼皆是,驾驶者多为年轻人。当地一金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邹平众多年轻人看来,这是一发财的“门路”,而且投资少、收效快。2011年,原本很多经常出现在农村村头、城市街头的年轻人不见了,他们挤在县城、乡镇各地宾馆。很快,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村民面前时,座驾已是宝马、奔驰……在那个时候,民间借贷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一夜暴富”。

  朱家人说,借钱者的豪车可以让他人把投资的疑虑打消。“后来那些人都不好意思开宝马了,嫌档次低。”

  然而,这些人的“一夜暴富”没有维持多久,高利贷崩盘之后,惨烈的后果和代价就出现了。

  与集资败局一并出现的是当地治安情况的恶化。6月4日,邹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邹平县2012年发生刑事案件19起,破案21起,但他否认坊间传言有30多人因高利贷而死亡的人数。而关于其真实数字,警方拒绝透露。

  当地多名人士介绍,有更多自杀、失踪的高利贷参与者,未被警方立案,具体死亡人数说法不一。

  “融资明星”带动

  “都是先圈起一块地,以做产业的名义,向外界描述一个并不存在的‘大饼’。”当地人如此描述高利贷参与者向外宣传的融资“实体”产业,这些产业涉及养殖、蔬菜大棚、化工、担保公司等项目。除了高额利息吸引,当地村干部们亦是不遗余力地推动。

  其中一家名为“邹平长河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河养殖”)的企业更是邹平当仁不让的融资明星企业,打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在当地人看来,邹平民间高利贷迅速兴起与衰落,无不与其“标杆”效应相关。其操盘手名叫何长河,一个年仅30余岁的年轻人。

  公开资料显示,长河养殖建于2009年 9月,占地面积 120亩,公司存栏肉牛1000头,年出栏600头,供应市场牛肉150吨,销售收入 600万元。另外,公司还建有占地30亩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种植绿色蔬菜。

  如今,地处于河村的长河养殖场区已关闭,场区周边曾经囤积的800余亩土地,已被村民重新拿来种植庄稼。村民告诉记者,于长河在2012年秋后,选择与家人一起跑路,在村民眼中消失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6月2日,于河村村民对记者说,长河养殖场养殖的牛并非宣传的名贵品种,而是普通牛,数量最多的时候也仅仅500头。

  记者了解到,2010年,何长河突然发迹。当地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当年5月,他投资100万元注册了“长河养殖”公司,以饲养黄牛为主业。短短一个月后,长河养殖的注册资金变更为1000万元,再过9个月后则变更为5000万元。同时,其名下还投资2000万元,注册了一家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的公司。长河养殖还曾登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进行宣传。

  在村民的印象中,没有任何背景的何长河属于突然发迹。多名知情村民介绍,何长河其貌不扬,在同龄人中文化程度也不高,原来在邹平县城经营一家小企业,从事轮胎翻新。2010年4月份,他放弃在县城的厂子,突然回到村里,开始大张旗鼓地做农业项目,主打品牌便是“长河牛肉”。在此期间,他将村民们的土地进行承包,囤积起来,不仅如此,还在周边村庄、孙镇镇等圈地。

  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村子,在2011年5月迎来了其最辉煌的阶段。据村民们介绍,当时邹平县及北京等外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车天天拥堵在于河村,让这个仅有800余口人的小村,一时热闹非凡。

  何长河的形象被逐步放高、放大,长河养殖以2毛钱的利息开始向融资借贷,吸引着周边村民、邹平其他乡镇等地的投资者。此前,当地村民向记者描述,人们一有了收入,首先想到的是投放到长河养殖,以首次投入1万元为例,连本带利变成2万元时,将2万元变成本钱,赚取到3万元后,仍旧连本带利变成本钱,以拿到最多的收入。

  于河村村民介绍,自一开始,长河养殖便设置了一定高度的收贷门槛,低于100万元不收。知情者称,此举可减少其对外接触人员数量,形成金字塔式融资,再者,借此包装其形象,证明其实力。周边村民为此都是亲戚找亲戚,朋友托朋友,一起将100万元凑齐,送到长河养殖,但其出于某些原因拒绝于河村村民的资金。在于河村村民看来,长河养殖在外遇到了贵人,要大干一场事业,许多本村人为了拿到高额的收入,将钱拿到外村,托付朋友、亲戚,把多年的积蓄放入长河养殖。不仅如此,长河养殖的建设,也得到了本村村民的积极参与,“抢着去干”。

  一夜暴富的神话,在长河养殖达到疯狂。

  “(长河养殖)是一个典型代表。”来自邹平县一知情人士鲁邹(化名)告诉记者,邹平境内的山东蓝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也有着一定影响,不同的是,长河养殖在建设之初便是邹平县的重点关注、扶持对象,其融资规模、影响力、融资手段等无不影响着其他融资企业,在韩店镇、魏桥镇等涌现出大批“企业”,均披着投资产业的外衣进行融资,规模都在2000万元以上。“一般是放贷100万元,年底就能拿到200万元。”鲁邹回忆,双方通常是口头约定利息,按月支付。

  鲁邹介绍,当地一农民向外融资5000万元,其实体仅仅是20个准备建设的蔬菜大棚。他对此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蔬菜大棚,种植黄瓜,最低投资2万元,一般需要2个人照料,其中每人月工资2000元。以当前市场行情计算,一个蔬菜大棚年纯收入2万元,如果以有机蔬菜计算,则是4万元左右,20个大棚投入100万元即可起步、运转。在当时的民间借贷运动中,其融资5000万元,目的显而易见。

  崩盘之后

  据记者了解,邹平县城、孙镇、魏桥镇、韩店镇等乡镇,是此次民间借贷的重灾区,有的镇政府驻地的沿街商铺几乎家家放贷,参与人员包含各个行业,工人、农民、银行职员、教师等均有卷入。

  鲁邹坦言,邹平高利贷崩盘后,处于无序状态,跑路者众多,有人为了追回投入的资金,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在他的印象中,2012年的一段时间内,他所在看守所每天平均有2人被拘留,均因为非法拘禁他人。

  “其实很多钱都被糟蹋了。”鲁邹感叹。记者调查中,高利贷疯狂时,邹平临近的淄博,一家名为“盛世中国”的高级娱乐场所,成为邹平年轻人夜夜狂欢的场所,有人一夜豪掷10万余元,进行“消费比赛”。

  “都是温州人炒作起来的,才造成邹平今天的局面。”有当地人分析称,在长河养殖起步、发展中,均有温州人的身影出现,其手段与温州相似。这一说法得到了于河村村民的认同。在他们看来,何长河在外面一定是遇到了“贵人”,才得以一夜富贵,并被邀前往上海等地参加金融论坛、讲座等。而其“贵人”就是温州人,他们以此形式从中获取暴利,赚得钵满盆满后,撤资走人。但关于温州人身影背后人员、动机等已经无从考证。

  2011年下半年开始,参加长河养殖工程的施工人员发现,原来一天一支付的工资,变成3天一支付,再后来时间间隔为一周、半月等,并传出了长河养殖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当年10月,一个叫魏传刚的投资者因债务纠纷,将何长河告上了法庭。在魏传刚申请财产保全时,长河养殖的“实力”终被揭开:何长河的账户上仅有300多万元、价值500余万的车辆。而他欠魏传刚一人的资金已达450多万元。这场官司成为这家融资明星企业落幕的转折点。

  很快,长河养殖借贷者的利息没有了,消息迅速扩散,投资者纷纷要求提款。他的倒塌也迅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披上“产业”外衣的融资企业,包括凭借民间高利贷起步、发展的中小企业,纷纷倒下。长河养殖遗留的一定数量的黄牛被追债人牵走,留下一个烂摊子,包括多处烂尾扩建项目。于何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村委会将对此进行拆除或整理。

  “大量的债务纠纷催生层出不穷的犯罪。欠债者同时也身兼借贷者,死亡成为解决乱局的终极手段。”当地人士表示,金字塔各层之间多为亲友关系,除了底层和顶层,每个参与者既是“放钱人”又是“用钱人”,这意味着,他们一方面负债累累,同时又拥有巨额债权。记者获得的一份刘大鹏案起诉书中,如此记录其案的背景:……被告人高源与朱永生合伙经营“邹平华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向社会投入高利贷贷款。2011年上半年,为赚取更多非法利息,高源等人多次向刘大鹏发放巨额贷款。(2011年)11月份,刘大鹏因不能归还贷款而逃离邹平,最终被高源等抓回打死。

  记者实地调查得知,刘大鹏投资的多个项目均属于“空中楼阁”。6月13日,刘大鹏家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刘大鹏生前投资项目包括服装厂、农业生态园、空调设备等。早在一年前,记者在邹平县台子镇采访时,刘大鹏投资计划中的空调设备企业已处于烂尾状态,当时村民介绍,自刘承包该场地以来,直到其出事,工程没有任何进展。

  这也无疑为刘大鹏、朱宝、朱猛等人之死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刘大鹏家人介绍,刘大鹏一案已于日前一审结案,主要参与者高源以“故意伤害致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他到现在还欠着俺儿媳妇半年工资,6000多块钱呢。”6月2日,于河村一村民向记者抱怨。而刘大鹏家早已家徒四壁。

  公开资料显示,邹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过去的十余年间,其GDP年均增长超20%。2012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5.17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5家,上市公司9家,其中,中国最大玉米油企业、亚洲最大棉纺企业、山东首富等均产生于此。山东一业内人士坦言,邹平非常规的融资模式,从时间上看,应是温州、江浙民间借贷潮的一部分,并从邹平相继蔓延至相邻的滨州、淄博、济南等地。

  6月14日,邹平县金融办吴主任坦言,此次高利贷风潮的规模至今无法统计。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