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下旬起,每天都会有数百名师生挥着铁锹,推着小车,在临沂大学新校区旁的一处新修河道工地上忙碌。据悉,这项被列为该大学“十大民生工程”的护校河工程,每天会由校方组织非上课学生和老师轮番到此挖河,涉及人员约有上万人。
校方向本报记者解释道,组织学生干活主要是为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其集体意识。护校河全长6.5公里,只有其中500米需要师生动手,其余会由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作业。记者现场采访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不反对干活,不少家长也支持学校的这种做法,称唤起了当年校外实践、集体劳动的青春记忆。同时也有家长和学生认为,让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但让他们干挖河这样繁重的体力活不应该。文/图记者高倩
每天数百名师生上阵 任务分包到各学院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中段的临沂大学新校区,在学校东侧的施工工地,至少有五百多名师生正在热火朝天地开挖河道。众人手中工具均由校方统一提供,主要负责挖土以及土方运送。
记者看到,河道被分成多个片区,每个片区插着带有学校下属二级学院标志的红旗,片区长度并不尽相同。音乐学院一名大一女生告诉记者,由于该学院人数较少,男生也不多,因此分到的工作量也相对小点。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挖完这八米长的河道。”音乐学院一位正在工地上带着学生干活的辅导员介绍,工程统一的标准是深度2.5米左右,宽度15米。人数较多的建筑学院,分到的工程量则比音乐学院多了一倍。
在挖掘护校河的师生中,学生占绝大多数。“上午从八点左右开始,直到下午五点多,每个班要干两个多小时。”该校建筑学院一名大一男生说道。
多数学生不反对干活 有特殊情况可请假
在挖河现场,记者看到,部分女生都干起用手推车往高处运土的重活。一个人在后面推,另一个人拽着绳子拉,虽已至冬季,但学生们依然汗流浃背。“我这是来了第三次了,前两次也干活了。”一名女生边喝水边对记者说道。
在现场跟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不反对这种劳动安排,有学生说:“大家聚在一起挥洒汗水,更能体现集体凝聚力和自己的价值。”
也有少数学生觉得这种劳动占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一位女生则表示,这活儿干起来有点累,“比较起来,还是愿意自己去学习。”还有一名男生说:“以前的时候,没怎么干过农活,这次拿起铁锨很陌生,小推车一开始都不会用。”
建筑学院一名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每个学院的任务量和人数不同,所以有的班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情况不一样,轮着来,干多干少肯定会有差异,但大部分学生都很乐意参加劳动。”谈到参与挖河是否属于硬性规定,临沂大学学工部的一名负责人介绍,一般都是要过来的,如果有选修课或者特殊情况,允许请假。
在临沂,记者也采访了多位学生家长,他们却觉得让学生干活很有益处。一位家长说:“现在孩子基本都是90后,在家里就没干过农活,这样的锻炼挺好的。”他称,当年自己跟同学曾经一起修路,洒过汗、受过苦,才让自己和同学更有感情。
校方解释是课外实践 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记者在临沂大学校刊上一篇报道中看到,学校曾以“我校将再添护校河新风景”为题,动员全校师生参与进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焕全解释,该项工程总长为6.5公里,师生分配到500米左右。“让师生参与到护校河工程里来,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节省财力,其实这么一段距离,专业队伍用挖掘机几天就可以完成。此次动员了上万名师生参与进来,主要是想给学生提供一次实践机会,一方面可以增强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另一方面更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对于建造护校河的目的,王焕金解释,学校是一所开放性的大学,护校河建成后将环绕校园一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安全系数,同时,学校将在附近建学生修读点,方便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