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静 报道
本报6月14日讯 一直以来,“韭菜炒海肠”是烟台的一道名菜。休渔后,市场上鲜活的海产品渐少,海肠成了餐桌上的贵族,每斤高达75元的价格让不少市民直呼“吃不起”。
“饭店的一份韭菜炒海肠,没有五六十块钱拿不下来。”近日,海鲜市场上海肠的高价让不少市民咋舌。14日,记者走访港城各大海鲜市场发现,市场上卖海肠的店铺屈指可数,每斤海肠价格高达75元钱,单价比海参还高5元。“好久没吃韭菜炒海肠了,本来想买点尝尝,解解馋,可这也太贵了,都吃不起了。”一位市民在市场里打探完海肠的价格后说。
“休渔期以前60块钱一斤,现在75块钱一斤,比海参都贵,我都不敢多进货。”在红利市场,老萧鲍鱼海参专卖店的老板肖积臣说。据他介绍,近几年,海肠的价格持续攀升,四五年以前才十多块钱,这几年价格翻了好几番。此外,近几年,海肠产量少了,价格高了,卖海肠的商贩也跟着少了。“前几年还有10多家,现在整个红利市场就只剩下3家了。”肖积臣说。
据肖积臣介绍,近期海肠价格过高,很少有市民来买的,“今天我进了200斤的海肠子,都是酒店的订单,酒店要多少就进多少。芝罘区一位做海肠批发的王老板也有同感。王老板说,以前到他这里批发的很多是小商贩,现在基本上只剩酒店订单了。随后,记者走访了环海农贸市场和芝罘区一海鲜交易市场,发现情况都和红利市场类似。
海肠价格偏高,供应量少是主要原因。据业内人士介绍,眼下正值休渔期,海肠的供应量极少。按照每年的惯例,在休渔之前会有不少商贩囤货,在休渔期卖高价。这些商贩在休渔期期间会减少每天海肠的供应量,以保证在休渔的3个月海肠货源能“细水长流”。目前,市场上一部分海肠来自于外地,成本高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产量少,养殖难”一直是制约烟台海肠发展的瓶颈。目前,市场上的海肠大都是野生的,人工养殖的很少。业内人士分析,就烟台海肠市场来说,市场上的海肠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偏高也属正常,只有解决海肠养殖难的问题,烟台海肠才能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