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兵:“都是生命,能救一个是一个”
12日,已提前出院、在家休养的时兵,是爆炸案中第一个逃出的幸运者,也是第一个出院的伤者。
抡起锤子、砸碎玻璃后,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和跳出车窗的人一起,使劲拽出十多个被困者,直到无法继续救人才离开。他说,“都是生命,能救一个是一个。”
在车上一直想着回家
时兵说,当他坐上车,脑子里想到的是,家人肯定把饭做好了,就等着动筷子。时兵回忆,途中闻到汽油味,他没多想,“迫不及待地回家。”
正当时兵准备从前门下车时,他听见BRT中部爆出一声巨响,他扭头瞬间,一阵热浪扑来,头发马上着火,“我才意识到起火了。”
抡起锤子砸出生路
当时隐约注意到司机在使劲按按钮,可车门没开。这时,时兵抡起拳头砸窗,“当时没觉得疼,检查时才发现骨折了。”时兵回忆,后来用逃生锤砸出一个洞后,他赶紧跳下去,双腿扎在了碎玻璃上。
时兵说,突发情况下,他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是因为在四川经历过两次地震。
奋力拽出十多人
逃出后,时兵全力救人,“眼前的都是生命,能救一个是一个,大概拽了十多人出来。”
眼看着火势封堵了窗子,时兵才和互救的乘客站到安全地带。
不想给医院添麻烦
时兵和其他伤者被送到医院。“我觉得,伤得不重,回家养伤方便,就不给医院添麻烦了。”9日下午,时兵主动要求出院。
时兵说,“爸妈从小就教育,要多做好事。”同时,他也希望仍在医院治疗的伤员要坚持住,不要放弃希望,好好活下去。(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斌)
@华西都市报:昨日,记者历经两个多小时车程,来到了在厦门BRT公交爆炸案中受伤住院,第一个伤愈出院者,并且在此次事件中救出了十多人的时兵的老家,了解到了一个诚实、质朴孝顺,从小就帮助他人的时兵。
撇下一儿一女,38岁的广安汉子时兵一个多月前刚到厦门打工。他怎么也没想到,每天必坐的快速公交会发生爆炸,“事发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家人。”
6月9日下午,时兵成为第一个出院的伤员,他在这场突发情况中,能够立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救出十多人,受到了读者网友的关注。昨日,记者前往时兵的老家——广安市岳池县同兴镇李坝村2组,从家人、亲戚、长辈、邻居了解到了一个孝顺、懂事、诚实、勇敢的时兵。
父母自豪
“儿子孝顺懂事”
时兵的老家位于广安市岳池县同兴镇李坝村2组,记者在时兵的家中看见,简单陈设的堂屋中干净、整齐地摆放着物件。时兵父母聊起儿子的故事,备感自豪。
“从小到大,他一直很诚实,也很孝顺、懂事。”说起时兵,母亲邓秀兰和父亲时升强打开了话匣子。“从小我们就教育他,要多做好事。”父亲时升强说,从小到大,时兵一直都很听家人的话。
“初中毕业之后,十五六岁的他就出去打工了。”父亲时升强介绍,每到逢年过节和父母生日的时候,儿子都会打电话回来。“要我们保重身体,他对我们很体贴、孝顺”。
在一旁的母亲邓秀兰插话说,“端午节,中午的时候,他打电话回来问我们身体好不好。”
对于时兵在厦门BRT爆炸案中救出十多人的事情,时升强说,“儿子虽然受伤了,有点担心。但救人肯定光荣,救人肯定是好事。”
“冬娃在电话里给我简单说了一下这个事情。”邓秀兰说,6月9日的时候,时兵给她打来电话,请她不要担心,伤势已在慢慢恢复中。
儿女骄傲
“以父亲为榜样”
今年12岁的时丽是时兵的大女儿,对父亲的勇敢救人行为,时丽用了三个词:辛苦、勇敢、会学习父亲的勇敢行为。
据邓秀兰介绍,在时丽小的时候,时兵就出去打工了,大女儿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
“很辛苦。”当记者问时丽父亲外出打工挣钱,供她上学是否辛苦时,她微微地点了一下头,并轻轻地说。
在她的眼中,父亲救人的行为,让她很敬佩,“我会学习父亲勇敢的行为,以父亲为榜样。”
7岁的儿子时秋林说,“爸爸很勇敢,让我感到很骄傲。”
亲戚邻居
“为人随和,相处融洽”
“和时兵见面时间不多,每次见到他,他很随和,相处很融洽。”时兵的表姨妈龙艳华说。
“跟邻居的关系都不错。随时碰见了都要打招呼。”邻居郑群珍说,时兵一家人和邻里的关系很和睦。“他的父母对人相当的好”。
对于时兵,郑群珍说。“10多年前,一个12岁左右的娃娃在离我家不远的路上骑车摔倒了。我看见,他背起那个娃娃就往镇上的医院走”。
郑群珍介绍,时兵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守规矩,懂规矩的孩子,在长辈的眼中是一个诚实、质朴的人。
“他救人的精神很好,值得我们学习,时兵是这里的骄傲。”(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徐代军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是家给予了他力量
“家和万事兴”这是时兵家堂屋挂的一幅十字绣所写的五个字。简单的五个字,正好和时兵一家人的质朴,与邻里的和睦相映衬。
在和时兵家人、亲戚、邻居的交流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家人的恬静、闲适与豁达,这也影响了时兵,让他宽以待人,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救人于危难。正如时兵在事发时,首先想到的家一样,他“迫不及待地回家”,因为家是他工作的动力,看到有人被困,他一个个从车里拽出来,或许他更多的是想到了被困者的家人也在等着亲人归家。(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徐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