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鳍东方循环水养殖车间。
半岛都市报6月13日讯(记者 李晓哲) 河鲀(俗称河豚鱼)味美但价格高昂,中科院海洋所的专家就找到了能让这种名贵鱼种在北方工厂化养殖的好方法。6月12日记者从该所获悉,该所刘鹰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负责的“红鳍东方工业化循环水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日前通过验收,这一方法能使红鳍东方这一河品种在北方6个月漫长的越冬期间都可以生长,产量翻番。
刘鹰介绍,河在北方冬天养殖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加热海水,但这样的“费劲伺候”所给河提供的温度也仅能维持鱼的生存。
新技术将海水资源循环利用,水中的热量也会被循环利用起来,“这样水温就能从以前的16℃提高到21℃,别看提高了这5℃,这就让河从生存温度一下来到了最适宜生长温度,河就能在越冬期间生长了,产量是原来的2倍。”刘鹰说,经过实验检测发现,新技术使河成活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节水率达90%以上。“这项新工艺是河养殖的未来发展模式,就是用工业化养殖的模式代替传统的农业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