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杰
“厨余垃圾每天都有专门的车来收,但是其他垃圾还是一股脑儿投。”今年5月1日起,济南正式进入生活垃圾分类时代。大半年过去了,济南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如何?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发现,目前厨余垃圾分类初见成效,不过其它种类垃圾多是“混装”,仍“分”不清楚。
分类亭房成摆设
垃圾仍旧混着装
20日下午,在历城区南全福新东区,记者注意到,小区主干道从南到北一共分布着9个“垃圾分类亭”,每个分类亭内都规规矩矩摆放着四个垃圾桶,但这些“垃圾分类亭”中,“厨余垃圾”桶却大部分都缺失了,并没有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规范摆放。打开其中一个“厨余垃圾”的垃圾桶,可以看到,里面除了有一些果皮、剩菜叶,大部分都是一些废弃的纸盒和空水瓶。“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内,也是各种垃圾“混装”。
在附近的东兴寓城小区,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现象。在东兴寓城小区,记者看到了一个“垃圾分类光荣榜”,但榜单下方全为空白。按照小区“垃圾四分类点位图”的图标指示,记者没有发现该小区规范的“垃圾分类亭”,只看到了两处“厨余垃圾投放点”。每处投放点设有一个“厨余垃圾”垃圾桶,但打开垃圾桶,里面也不全是厨余垃圾。
“小区里没有那种‘垃圾分类亭’就只有这种垃圾桶。”小区居民吴女士告诉记者,小区里大部分都是每个楼前两个三个的垃圾桶“聚集”,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平时也都是下了楼就扔,没有分那么清。”记者看到,小区内每个厨余垃圾投放点处都标有厨余垃圾的定时定点时间,为每天的上午7点到9点,下午的5点半到7点半,且都处都标有一个“督桶员”的信息。记者随机拨打了一位“督桶员”的电话,对方却称“打错了”。
在桑园南社区,记者也拨打了一位“督桶员”的电话试图了解信息,但对方也对“督桶员”的身份进行了否认。
居民觉得“有点难”
还是习惯随手扔
“都是来了扔了就走。”南全福新东区保洁员老李(化名)随手打开一个垃圾桶,里面除了纸盒、空水瓶,还有一些剩菜叶和果皮。老李告诉记者,想让居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很难。“大部分都是来了就扔,有的直接带个桶倒。”老李告诉记者,为了能让居民在家里能把垃圾分出来,前段时间,社区里给每家都发了一个小绿桶,专门收厨房的垃圾,但是还是“分不出来”。老李的工作区域内共有28个垃圾桶,但老李称“还是不够用”。“除了门口那几个厨余垃圾桶里垃圾每天有专门的车来清运,这些桶里的垃圾都是一天一清运,来辆车都一起倒车拉走。”老李称,居民没有养成很好的垃圾分类的习惯,扔了就走,作为保洁员,他们也只负责路面的清扫和垃圾桶的卫生维护,并不负责垃圾的“二次分类”。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这件事情自己确实知道,但真正做起来,还是觉得“有点难”。“社区里都是这种公益广告,干垃圾怎么分,湿垃圾怎么分大致也能看明白。”该居民称,自己家里卫生都是老人在收,还得负责看孩子,每天家里一日三餐都要产生很多垃圾,实在是没有时间分得那么细致。
在市中区阳光舜城中13区门口垃圾分类亭内,记者同样看到,“其他垃圾”桶内,装有一些新鲜的菜叶,在旁边的“厨余垃圾”桶内,则装有一些废旧的纸盒。跟其他几个小区不同的是,小区的垃圾分类信息公示栏上,公布了各类垃圾上月的收运量。
“也有分的,但是分的少。”居民孔先生告诉记者,小区垃圾分类亭、智能垃圾投放箱俱全,但真正按“规矩”进行投放的,还是占少数。
家庭厨余垃圾
日增近一倍
“垃圾分类”,对于济南来讲,并不陌生,早在2000年左右,济南就开始探索垃圾分类收集的尝试,且作为全国46个先行开展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济南一直都在尝试不断创新模式,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尤其是在今年的5月1日,正式实施了《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标志着济南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进入法制时代。
12月13日至15日,来自全省15个地市的工作人员组成观摩团,分别到济南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等地学习观摩济南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据报道,在芙蓉街,所在的泉城路街道在全省率先引进了四分类多功能保洁车,安排厨余垃圾收集撤每天三次上门收集,最大程度保证垃圾随产随清,而且还引进了2台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辖区内厨余垃圾外运量可减少80%。
在槐荫区的万科公园等多个小区,则进行撤桶并点,全面实施“定时定点”。同时,在小区内建设“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在各个楼道和草坪处安装草坪牌和道旗,提升小区居民的知晓率。在农村地区,观摩团到了仲宫镇的西商村,该村将垃圾分类纳入了村规民约,实行“村、组、户”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每户配发了三类入户小桶,收集员每天早晚定时入户收集,村两委还设立了红灰榜,定期对分得好的农户进行表扬。
由此可见,从商业街区到社区到农村地区,济南的垃圾分类工作可谓是因地制宜。济南市城市管理局生活废弃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不断的尝试,济南的垃圾分类从体系建设上来看,是比较完善的,济南的垃圾分类也一直是按照着末端推动前端的思路在进行。“目前济南的前端分类投放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收运能力和有害垃圾的手作处理体系也比较完备,只要前端能分好,是能分好并处理掉的。”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济南全市设置生活卡机集中分类投放点1.5万处。配置有害垃圾收集车30辆,厨余垃圾专运车269辆、驳运车3090辆,厨余垃圾日收运能力超过1000吨;针对区域特点,创新推出92条“公交专线”和146条“音乐专线”,撤除沿街垃圾桶2000余处。
虽然直言现在济南垃圾分类能看到的成果甚微,但该负责人也表示,作为衡量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实际效果的最主要的指标,《条例》实施后,全市有害垃圾月收集量超过4.5吨,增长一倍;厨余垃圾收运总量近900吨/日,家庭厨余垃圾收运量增长近一倍;可回收物利用量约3200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5%,其他垃圾焚烧处理率超90%。就厨余垃圾来讲,按照每户一天生产0.5公斤的厨余垃圾来计算,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但该负责人也坦言,虽然分了,但厨余垃圾的质量有的“并不是很好”。
难点在让居民分出来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
工作做了那么多,为何就是“不大见效”?
济南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都是按照末端推动前端的思路来进行的,刚接到这个任务时,该负责人表示当时觉得好难。“建设垃圾处理厂就很难,选址难、建设难。”但工作越往前推进,就越觉得“太难了”。比起让居民前端就把垃圾分出来,末端的这些工作就都成了不是事儿。
“垃圾分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最难点就是怎么让居民分出来。”该负责人称,他们前期做了一个调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能达到99.9%,大多数人也都知道怎么分,但实际上的参与率却只有30%左右。这份调研一出来,无疑又给垃圾分类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济南市城市管理局还专门组织观摩团走进了幼儿园和小学。在天桥区官扎营小学,学校积极倡导“光盘行动”,规范收集各类生活垃圾;历城区新育实验幼儿园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许多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课程,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垃圾分类的知识。
“学校的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以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再影响整个社会。”该负责人说,之所以分不出来,就在于居民的意识太过于薄弱,要从现在开始,就教育培养一代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加大入户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居民意识不足,另外一个难点,该负责人也直言:济南相比南方一些垃圾分类超前城市,投入差距很大。
就拿督桶员这事来说,为了实现前端垃圾能够分的出,济南市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的工作经验,开始在垃圾分类点位处配置专职督桶员,负责定点定时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取得的效果立竿见影。但全市垃圾分类的集中投放点位共1.5万个,而济南的专职督桶员目前只有5000个左右,明显“远远不够”,实现不了全覆盖。对此,城管部门和城建部门还联合下发过通知,要求小区物业人员可兼职做督桶员,政府可以进行部分奖励。
“整个事情就特别难,让大多数人做到,取得效果真的特别难。”该负责人称,对于济南来讲,落实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件事必须要去做,但是效果急不得”。
该负责人坦言,2022年济南垃圾分类分类的工作重点也在于进一步完善投放和收运体系,解决居民反应的每类垃圾桶投放比例和垃圾产出量不匹配、点位选址不合理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厨余垃圾的处理和收运能力进行提升。
“这项工作虽然投入大,但短期内见效是不现实的,甚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来实现理想化。”该负责人称,垃圾分类这件事,他们也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