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口罩的生产供应成了严峻的问题。虽然说现在国内的疫情基本控制,但是国外的疫情却正在迅速蔓延。意大利、伊朗、日本、韩国、美国……近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成了“全球大流行”,口罩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需求。
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山东省口罩日产量由120万只扩大到800万只,提升了5倍多。截至3月9日,山东省累计发往湖北及执行国家调拨任务各类口罩3212.05万只。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作为工业大省,当新冠肺炎突然暴发的时候,山东又一次拿出了应有的担当。为了解决一“罩”难求,山东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快马加鞭,奋勇争先,全力保证口罩的供应。
下面记者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看看咱大山东都亮出了哪些法宝,又有哪些企业冲锋在前,让疯狂的“口罩恐慌”开始消停了。
法宝一:冲刺扩产
在山东,有一家企业以“三”字开头,并在短短时间创造了“奇”迹,它就是“三奇”公司。
三奇火了,因为在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都更加需要它。
作为国家应急企业和国内最大的口罩生产厂家之一,这家位于日照高新区河山镇的公司原本打算腊月二十八放假。疫情发生后,三奇公司自2020年1月23日至2月10日,每日提供100万只外科防护口罩,5万只防护口罩,0.5万套一次性防护服供应湖北地区。
为保证供应,公司全体员工取消春节假期,工人们提前复工复产,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三奇董事长王常申更是在工厂“督战”,还曾两次晕倒在一线。凭着这股冲劲和干劲,大年初四,装有三奇公司生产的88000件防护服,440万只口罩的运输队伍启程前往武汉。
截至3月初,该公司累计向湖北及中国其它地区发送防护服80余万件,口罩8000余万只。
除了三奇赶工扩产加大马力,位于单县的山东朱氏药业公司获悉疫情后,大年初一紧急调度,公司董事局主席朱福坤连夜赶往张家港购买设备,初三晚上,设备运回单县。由于疫情,设备安装人员无法到企业,设备无法正常安装运转,怎么办?公司当即决定,以每人每天2万元的报酬,从外地聘请技术指导员。在短短的时间内这个原本不是以口罩为主业的药企让口罩日产从1万只迅速上升到了17万只。
说完口罩生产企业的扩产赶工,大家可能还不了解,口罩是啥材料做成的。
口罩的原料全部是聚丙烯,医疗用口罩是多层结构,一般简称为SMS结构。S表示无纺布纺粘层。位于烟台的道恩集团研发定制聚丙烯纺粘料,就是生产口罩S层的原料,而这也恰恰就是口罩的“心脏”。面对疫情,道恩集团捐款400万元后,又定制出聚丙烯纺粘料6000余吨,以保障口罩原料供应。
法宝二:勇敢“跨界”
“我们没有生产口罩的专业机械化设备,但拥有基本的缝纫设备以及一批技术娴熟的工人,就用2天时间把服装生产流水线进行改造,手工缝制生产口罩,解决当前燃眉之急。”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显其接到转产口罩任务后,这家45年来专注于生产针织服装的民营企业,一边与客户协调、解释,希望能够推迟服装订单,一边紧急改造出10条口罩的人工生产线。从2月27日起,除了供应即墨本地以外,青岛市从雪达日调拨口罩3万个。
“青岛颐和无纺布生产有限公司提供熔喷布,即发、雪达、恒尼、酷特智能4家转产企业组织生产,形成完整的民用口罩生产链条。”即墨区工信局副局长韩美妍说,即墨区本来没有民用口罩生产企业,青岛在全市具备生产加工能力的企业中排查后,最终确定了4家位于即墨的服装企业作为转产厂商,这些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转产生产口罩。
类似于青岛四家企业进行突击转产的在山东还有很多。
位于临朐县的山东富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因其生产工艺与防护服和口罩类似,该企业火速转型生产民用口罩和防护服。看一看他们的速度:1月28日,经过上级批准,这家服装企业决定转产扩能并拿出了“样板工艺”样品;2月11日,开始布置无菌净化车间并调集设备人员开始试生产;2月14日,新建生产线开始小批量投产;2月27日,已经有5万余个口罩和2600多套防护服装箱发往本地企业,助力复工复产……
生产口罩就得有生产线,这可咋办?
“口罩生产企业需要什么设备,我们就造什么设备。”济南昌博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章丘刁镇,该公司是内首批专业桌面式3D打印设备及耗材研发生产企业。
公司从圣泉集团了解到,采购不到生产线,口罩产能扩大受阻,便萌生了研发“全自动口罩生产流水线”的想法。公司一天便完成技术攻关,三天产品成功下线,全力助战“疫”。
生产口罩的企业多了,配件紧缺又成了口罩生产的大问题。咋办?
济宁普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鱼台县老砦镇,是一家生产水处理内衬管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的设备可以生产化纤织造、针织和钩针编织物、绳、索等制品,与耳绳生产工艺、形状差不多。当获悉口罩生产企业比亚迪因为口罩绳卡壳之后,这家企业迅速组织技术员回厂,着手转产口罩耳绳工作。
青岛海丽雅集团在得知口罩生产配套品耳带短缺后,恢复了口罩耳带生产线,并组织人力生产。
获悉鼻梁条缺货严重制约了口罩产能的提升,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立刻组织骨干进行技术攻关,改造了两条生产线。
这些山东企业为了口罩拼了
法宝三:政府保障
除了企业的积极担当作为,保证了保障口罩生产供应,山东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冲到一线,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1月31日,德州市德城区工信局发出“急寻该种刀片!”的需求,当地一家大型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由于机器切割刀片损坏,5台机器只有1台能维持生产,日产量骤降。而刀片供应商在湖北,受疫情影响运出速度较慢。山东工信厅赴德州督导组立即联系湖北相关部门,2月1日一早德州工信局人员启程赶赴鄂豫两省交界处,完成刀片交接后连夜赶回,来回奔波1600多公里,2日凌晨4点到达德州,企业随即实现最高产能生产。
“在扩大口罩生产的过程中,政府给予的帮助让我们很感动。包括原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相关手续的办理,一路绿灯。我们去外地买维修设备。下高速后,20公里内有六七个疫情防控卡点,不让通行。我们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值班人员连夜给办通行证,通过手机发过来。”朱氏药业口罩生产项目总指挥朱启建说,“节后开工,因为疫情防控,很多员工出不了村,没法返岗。当地政府看我们需要哪部分员工上班,就协调他们来上班。还有贷款问题,在政府的协调下,节后已有4批贷款到位,分别是300万、500万、800万、1600万……”
即墨区本来没有民用口罩生产企业,4家位于即墨的服装企业作为转产厂商,借助政府的绿色通道,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口罩生产资质备案手续。
“像申请这个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证,过去差不多要一年,咱们市场监管局从领导到专业人员,直接带着我们去申请,几乎天天带我们跑济南。”山东海斯摩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说。海斯摩尔和另一家泰安企业——泰安金豪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和从2月16日注册申请,到2月26日获得行政审批,仅用十天就拿到了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针对三奇公司生产资金紧缺和春节用工难问题,日照市积极协调、筹措应急资金,通过多种方式招募临时员工,优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大年初二晚,山东省药监局派专班赶到日照三奇,现场核查、审评,让企业快速拿到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医疗产品器械注册证,确保疫情有关医疗用品尽快上市并形成产能。
“此前公司的防护服主要以出口为主,没有在国内申请医用等级。经过政府部门紧急协调,我们迅速获得相关资格。”公司副总经理车进军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 记者 张浩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