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关于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席声明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关于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席声明

  2018年9月26日至27日,我们汇聚于孔子诞生地——尼山,举办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回顾先贤智慧,审视生存发展,回应人类关切,探索未来路径。

  鉴于当前孤立主义盛行,局部冲突不断,地缘政治失衡,难民危机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加剧了文明间的隔阂、冲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到了一个重要关头。人类文明向何处去,冲突还是相融,隔阂还是相通?我们对此进行了交流讨论,吸收了与会学者的睿智意见,发出如下倡议:

  1、一个世界,多样文明。“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类社会是由不同文明构成的共同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着瑰丽多彩的文明。如同生物多样性构成大自然的美丽一样,文明的多样性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特质。文明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积极因素。世界文明的基本价值关切,既由各种文明中的共同成分组成,又由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予以充实。珍视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存,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共同进步。

  2、命运与共,相融相通。我们同处一个地球,人类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孤立前行。儒家主张“协和万邦”“四海一家”,提倡“悦纳差异”“和实生物”,契合了尊重多样文明、增进互信互鉴的时代价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兼收并蓄原则,关切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必将成为共同的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理性的可行的行动方案。不同文明相生相长、取长补短,是文明进步发展的不竭源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虽然各种文明的信仰、价值、观念有所差异,但休戚与共、荣枯一体,应当共同维护多元一体文明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携手促进人类社会永续繁荣。

  3、交流互鉴,和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对话是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桥梁。人类轴心时期的孔子及其他思想大家都是文明对话的先师。不同文明没有优劣贵贱之分,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平等一员。文明对话应当秉持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精神,坦诚相对,悉心倾听,求同存异,彰显仁智。不同文明在对话中要充分表达思想、阐发观念,在沟通交流中增进了解、强化共识,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尊重差异,欣赏不同,容纳各方,碰撞出平衡纷争、消弭裂痕的智慧。《礼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文明对话,就是要让多样文明在相生互动中焕发光彩,让千姿百态的世界熠熠生辉。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明发源地。我们在孔子故里、尼山之下,倾听世界声音,传承对话精神,更感到人类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将积极响应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号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一思想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世界儒家文化研究中心,推动多样文明互融互鉴,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项目获今年孔子教育奖,13年来已有32个项目获奖

  ■孔子教育奖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全球教育奖项,为推动全球扫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积极响应。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设立的第13个年头,伊朗扫盲运动组织、尼日利亚监狱服务机构、西班牙“埃尔切欢迎你”基金会获得今年的孔子教育奖。

  13年来,共有来自24个国家的32个项目获此殊荣。孔子教育奖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全球教育奖项,为推动全球扫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积极响应。

  为促进国际扫盲事业发展,确保全民享有学习机会、掌握读写技能,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共同设立了“孔子教育奖”,旨在表彰教育领域,特别是农村教育和扫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具有杰出贡献的个人。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崔莹介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诸多教育思想和方法,对现代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倡导的“促进教育公平”等理念高度契合。特别是2015年9月通过“2030年议程”以来,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机会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新的教育议程特别关注教育质量和技能发展,明确指出,必须满足成千上万依旧处于文盲状态的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要,使所有青年和成人,特别是女童和妇女有机会达到一定的、公认的实用识字和计算的熟练水平,掌握谋生技能,获得体面工作。今年,来自伊朗、尼日利亚和西班牙的三个获奖项目,针对监狱服刑人员、海外移民等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在计算机应用技能、就业和创业技能以及语言使用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帮助,取得了突出成就。

“孔子的仁爱之道我很喜欢”“孔子的仁爱之道我很喜欢”
伊朗教育部副部长、扫盲运动组织负责人阿里·巴赫扎德·法罗吉伊朗教育部副部长、扫盲运动组织负责人阿里·巴赫扎德·法罗吉

  记者吕光社赵德鑫 孟一

  “让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上个学年中,伊朗有200所乡村或偏远地区的学校中只有一名学生,但这200所学校全部配备了教师,由政府承担全部设施建设及学生的学费。”伊朗教育部副部长、扫盲运动组织负责人阿里·巴赫扎德·法罗吉告诉记者,伊朗注重为公民提供平等教育的机会。

  法罗吉介绍,扫盲运动组织(LMO)成立于1979年,有超过50000名教员和6000名行政人员在伊朗各地工作。该组织是伊朗最大、最主要的扫盲组织,是官方负责扫盲和青年及成人文盲教育的机构,旨在将基本读写技能与国际电脑使用执照(ICDL)技能相结合,涵盖了包括英语和电脑技能培训在内的计算机课程,以及包括波斯文学、数学、伊斯兰教义、文化和科学在内的读写课程。法罗吉说,伊朗50岁以下人口的识字率从1979年的48%已上升到了2016年的95%。

  法罗吉说:“孔子的仁爱之道,即是和睦相处、遵守道德、与人为善。我很喜欢。”

  “孔子会为我们的事业感到高兴”

尼日利亚监狱服务处助理总监苏拉杰·奥拉林德尼日利亚监狱服务处助理总监苏拉杰·奥拉林德

  “尼日利亚监狱管理局寻求让罪犯有效改造、康复和重新融入社会的方法,确保他们改造后重返社会,能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尼日利亚监狱服务处助理总监苏拉杰·奥拉林德介绍,监狱服务机构为服刑人员提供技能和职业培训,使他们在获释后能够就业或自营职业,并鼓励他们成为无犯罪公民。

  据奥拉林德介绍,2018年3月,尼日利亚监狱管理局240个惩戒机构共有71522名人服刑。这些机构面向服刑人员提供扫盲课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目前尼日利亚有超过400名囚犯,在10个拥有资质的监狱学习中心攻读学士和研究生学位。

  来到中国,奥拉林德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颇多感受,“我们所做的,契合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相信孔子会为我们的事业感到高兴。”

  明年,尼日利亚监狱管理局计划在全部240个尼日利亚监狱以及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冈比亚和其他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监狱内推广扫盲教育和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课程。

  “用语言播种希望”

西班牙“埃尔切欢迎你”基金会项目协调人奥尔加·维洛西班牙“埃尔切欢迎你”基金会项目协调人奥尔加·维洛

  记者吕光社赵德鑫 孟一

  “一个没有教育的社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社会。教育、识字是知识融合的重要动力,这是我们自1994年实施‘西班牙语成为成年移民第二语言项目’以来一直所宣扬的理念。”西班牙“埃尔切欢迎你”基金会项目协调人奥尔加·维洛告诉记者,学会一门语言,可以帮助移民融入社会。

  据奥尔加·维洛介绍,“埃尔切欢迎你”基金会于1994年开始运营,其宗旨是为移民问题带来的挑战提供更佳的解决方案。“西班牙语成为成年移民第二语言项目”旨在通过实施教育项目促进移民融入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该项目将西班牙语课程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以促进语言学习和就业技能培养。2016年,235名成年移民从该项目中受益。

  她兴奋地说:“能够获得孔子教育奖,我要感谢我所有的同事、志愿者和参与者,这个奖项属于他们。获得孔子教育奖,对我们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鼓舞,更加增强了我们加强移民教育的信念。我们将通过不断的工作,鼓励移民积极融入东道国,融入到社会中。”

  构建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更加美好

  ——中外学者解读尼山论坛《主席声明》

  □本报记者张依盟赵琳

  9月27日下午,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关于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席声明(以下简称《主席声明》)在曲阜尼山发布,中外专家学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此进行了解读。

  “多样性是必然的,‘清一色’是可怕的。”作为《主席声明》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尼山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学典告诉记者,历届尼山论坛都会对外发布“尼山宣言”。宣言,是一个声音,体现的是共识。本届尼山论坛闭幕式上发布的内容,改“宣言”为《主席声明》,说法上的变化体现了尼山论坛对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珍视,对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包容、开放和创新,高度契合了第五届尼山论坛“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王学典介绍,《主席声明》共分为三大部分,“一个世界,多样文明”“命运与共,相融相通”和“交流互鉴,和而不同”,是鉴于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加剧了文明间的隔阂、冲突,而经过交流讨论,吸收与会学者的睿智意见,发出的倡议。这是挖掘儒学思想精髓,解决现实难题的重要体现。比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虽然各种文明的有所差异,但休戚与共,应当共同维护多元一体文明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携手促进人类社会永续繁荣。

  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说,中华文化追求以王道行天下,孔子常谈“王天下之言”,“王道”是以德行仁,让人们心悦诚服。“王道”意味着济弱扶贫,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担当。现在中国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我们应该真正展现自己文明的特色,走向世界。

  《主席声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兼收并蓄原则,关切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必将成为共同的价值规范。蒙古国立大学教授蒙热勒·其米德策耶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如今,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5000多种语言,每一种文明都是从历史深处走来,也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时代价值,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人们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蒙热勒·其米德策耶举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世界各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理念转变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不止是物流的充盈繁盛,还是文化的交流沟通,民心的相融相系。

  韩国龙仁市市长白君基表示,从《主席声明》中发现了“和而不同”的含义。他说,尼山论坛标志中绚丽多彩的五朵云彩象征着五洲,各朵云彩中的五色标志着文化的多样性,云彩之间的连接意味着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只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处,才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白君基补充,每个国家都渴望快速发展,每个国家都希望和平幸福。“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世界各国谋发展、求和平的愿望与梦想,是促进文明对话、交流合作的多彩纽带。

  “文明对话,就是要让多样文明在相生互动中焕发光彩,让千姿百态的世界熠熠生辉。”走出会场,印度学者阿润·库马尔告诉记者,这是他对《主席声明》最真切的感受。

  第二届尼山世界女性论坛圆满闭幕

  □记者赵琳张依盟 报道

  本报曲阜9月27日讯第二届尼山世界女性论坛今天圆满闭幕。女性论坛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分论坛,今年的主题是“女性赋权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有80余名中外嘉宾参加了本届论坛。论坛举办期间,部分女性代表观摩了尼山母爱书院教学活动。

  围绕论坛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女性命运和人类命运的关系问题展开研讨,形成六大核心观点:“女性命运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女性赋权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女性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及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女性赋权与发展问题;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女性是重要力量;在全世界,女性群体可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很大的贡献。

  围绕上述核心观点,本届女性论坛举办了“女性命运与人类命运”和“女性赋权与人类进步”两场主题演讲,同时论坛设有“减贫与改善女性命运”“性别文化与教育”“消除性别歧视与暴力”三个专题演讲。演讲嘉宾理论结合实践多角度阐释观点,点评嘉宾进行了深入点评,一致肯定了实现两性平等、实现女性赋权对改善人类命运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