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点点关注。”3月8日,小琪照常开了直播。一个账号、一套直播设备,毕业半年多的小琪成了“平台式就业”的一员。一辆世嘉轿车、一纸与滴滴平台合作汽车服务公司的合约,失业一年的“70后”李东加入了“共享式就业”大军。

  小琪、李东,无疑是当下新就业形态的具象表现。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代表和委员建议在就业统计口径、社会保障体系上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

收纳达人孟斯(左)为电商现场直播。

  收入不错、时间自由

  “新服务行业”诱惑大

  “多的时候一天能接30单,一天的流水入账算下来能有四五百,这就是拿到手的钱。为了陪孩子,我每个月都会给自己留四到六天休息。”说起现在的工作,李东话语里透着幸福和满足。

  三年前,为了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李东放弃了在广东年薪近20万的工作,回到济南老家重新开始求职。不过,只有大专学历的“70后”找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接连碰壁后,2015年4月,李东的一次打车经历启发了他,“当时网约车刚刚流行起来,体验了一次之后,我就想,这样一份收入不错时间又很自由的工作,自己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经过两个月的考察,李东成了济南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的对公快车司机。

  “收入取决于接单量,家里没事时,从5点的早高峰干起,中午休息,晚上到11点左右。如果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干的时间就短了。再除去每周休假,一个月平均下来能拿到7000元左右。”用李东的话讲,他所从事的工作是“新服务行业”。为了提升服务能力,他所在的公司经常组织服务培训。

  的确,像李东这样再就业的群体,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邵峰晶深有感触,“他们往往在失业之后再次进入劳务市场时,很容易不受传统产业雇主的待见,很难实现再就业。对这种人群,电子商务带来了物流的岗位、现代交通体系带来的快车等都是新就业形态的表现形式。”

  政府应从培育新需求着眼,有针对性地加大支撑力度。接纳新的就业形式,促进多种不同形态的就业模式共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他们基本上都是以居民身份进行社保参保,对于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也应该关注。—— —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邵峰晶

  与李东不同,小琪是个个性十足的“95”后,小琪去年从一家艺术院校毕业,成了一名混迹于直播平台的唱跳型小主播。“礼物越多,意味着收入越高。每天少了上百元、多了上千元,一些热门主播一天兑换七八千元也不足为奇。”小琪并没有签约经纪公司,只是用虚拟账号自己“单干”。

  共享经济领域

  服务者达5000万人

  在新经济发展大势下,李东并非个例。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共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参与共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也就是说,每100名劳动者中,就有超过5人因共享经济就业。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了像直播平台主播小琪这样“平台式就业”的威力。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数的47.1%,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

  虽然“李东们”“小琪们”在实践着新就业形式,但到底什么是新就业形态仍是专家讨论的热点。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这也是首次提出“新就业形态”的概念。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陈德展解释,新就业形态包括创业式就业者、自由职业者、依托于互联网或是市场化资源的多重职业者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吴清军曾表示,新就业形态将会有三个趋势:平台型就业浮现,自然人成为市场的主体;“创业式就业”成为一种显著的就业方式;“共享式就业”成为广泛可能。

  “对不同的群体,新就业形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不一样。”邵峰晶认为,对大学生来讲,高校要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创业学院来指导大学生创业。

  山东的创业者

  今年还有“保护政策”

  “传统的就业方式下,员工受雇于特定企业,通过企业与市场进行价值交换。在平台方式下,自然人通过虚拟账号就可以成为平台的服务方,与市场消费者连接,实现个人的市场价值。”吴清军分析,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的“全时雇佣”关系,给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谋生方式,他们不必依托组织即可供应自己的劳动力和知识技能,使得拥有弹性工作时间的个人和缺乏弹性劳动力的企业、机构均能利益最大化。在使就业方式更加灵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渠道与岗位。

  随着“95后”“00后”涌向就业市场,他们将成为就业的主力人群,年轻人对于就业倾向于“自由、灵活、创意、体验”,而不仅仅定位于“谋生”。除了“共享式就业”和“平台式就业”,“创业式就业”也成为新就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就业目标是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创业30万人,直接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每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达60万人以上(含往年结转)。这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体,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整个就业工作就能保持总体稳定。

  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一部分,“创业式就业”并非易事。有数据平台报告显示,那些死亡的创业公司存活时长平均32个月。从2016年山东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来看,我省毕业生有创业意愿的比例达76.1%。大学生创业困难集中在“缺乏创业经验”“个人能力不足”和“资金匮乏”方面。

  对于山东的创业者来说,今年将有哪些“保护政策”呢?从省人社厅获悉,2017年将突出拓展就业新空间。加强创业平台建设,认定30家左右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园区,打造从创业培训实训到孵化培育的创业服务综合体。推广创业大学培训模式,推动创业大学广泛设立分校或教学点(站),评估认定七家左右省级示范创业大学。

  建议创业资源

  向三四线城市倾斜

  当就业从“生产经济”下的“标准化”向“消费经济、服务经济”下的“个性化、多样化”转型时,如何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对于青年人的“创业式就业”,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近年来,由于创业资源多向一二线城市倾斜,创业资源分布不均,大多数青年创业群体扎堆在一二线市场,造成同质化高、成功率低的问题。三四线城市市场空间大,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制约了双创项目的发展,导致创业项目少,创新动力不足。

  为青创企业“量身定制”专项扶植政策,将创业资源向三四线城市进行倾斜。围绕政策引导、软硬件提供、社会资金支持以及市场拓展等形成面向三四线城市的专项扶持政策,打造三四线城市创业创新发展的新优势。—— —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针对这样的现状,张近东建议为青创企业“量身定制”专项扶植政策,将创业资源向三四线城市进行倾斜。“围绕政策引导、软硬件提供、社会资金支持以及市场拓展等形成面向三四线城市的专项扶持政策,打造三四线城市创业创新发展的新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鼎立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杰一直关注新就业形态下从业人员的保障问题。他曾经对网约车司机做过调研,他表示目前网约车跟网约车平台的关系并不明确。“他们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签订什么样的合同,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这与网约车司机的社会保障是密切相关的,但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还处于模糊地带。”

  陈德展表示,虽然作为非雇用人员可以购买社会保险,但是缺少单位支付部分,待遇上要比雇用人员少。同时,由于网约车司机数量庞大,在社会保障上,如果确定劳动关系,那将会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的负担,如何做到两者的平衡,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施杰认为,国家应该对包括网约车司机在内的新形态就业人员进行制度性安排,如何确保他们的社会保障应该有一定规划,未来也要考虑对新就业的非雇佣劳动者权益进行保护,纳入社保制度设计。

  至于未来如何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邵峰晶建议,政府应从培育新需求着眼,有针对性地加大支撑力度。接纳新的就业形式,促进多种不同形态的就业模式共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他们基本上都是以居民身份进行社保参保,对于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也应该关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国芳 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