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烟台一中获悉,烟台一中高三·十四班程格格的作文《馒头老白》荣获第十五届 “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特等奖。

特等奖获得者程格格、指导老师赵颜、一等奖获得者蓝天悦特等奖获得者程格格、指导老师赵颜、一等奖获得者蓝天悦

  据介绍,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协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冬季现场决赛,于2017年1月2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白烨、曹文轩、吴思敬、张之路、顾之川、林莽、张清华、赵德发、洪烛等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专家、诗人作家参加了决赛指导及评审工作。在本次冬季决赛中,来自烟台一中的学子们荣获佳绩。

  在本次冬季决赛中,来自烟台一中的学子们荣获佳绩。高三·十四班程格格同学获得特等奖(指导老师:赵颜);还有一等奖六人:樊奕君、衣晓君(指导老师:刘云斐),张瀚、林雨欣(指导老师:刘立华),刘子航(指导老师:陈军萍),蓝天悦(指导老师:赵颜),二等奖七人,三等奖两人。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 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大赛紧密结合学校 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已将“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为自主招生(“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明确写入招生简章。参加大赛,有利于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少学生经过大赛历练成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

获奖学生合影获奖学生合影

  《馒头老白》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2014级14班 程格格

  我家楼下废弃的车库里,有个卖馒头的,人称“馒头老白”。

  老白的摊位和其他人的不一样:破败杂乱的车库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里面放置的案板擦 得一尘不染,几个蒸笼整齐地排列着,一掀锅盖,便是热气腾腾的大馒头。老白家的馒头好吃 ,车库门前常常排着长队。人们付钱时,常会顺口夸赞一句:“哎呀老白,你这馒头老白老热 乎了!”老白便憨厚一笑,用手背擦擦额角的汗滴,“那可不!我就姓白,这馒头能不白嘛! 再说这馒头倾注了我一腔心血啊,能不热乎嘛!”你看,这就是老白,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每 天笑呵呵地卖着他的馒头。

  老白还有俩双胞胎孙子,三四岁的样子,小脸红扑扑的。每天围着馒头摊“你追我赶”, 要么就双双蹲在地上玩泥巴,弄得小手脏兮兮的;可老白从不训斥他们,没生意的时候,老白 常常慈祥地看着俩孩子,到饭点了,就在门口阳光地里支起三个小马扎,招呼他俩过来,湿布 擦擦手,一人抱一个大馒头,就点小咸菜,便是爷仨其乐融融的一顿饭。这样的生活,虽贫寒 ,也快乐。

  一年四季,老白总习惯在太阳下山后收摊。拉下车库的卷帘门,一手牵一个孙子,老白便 笑盈盈地回家去。夕阳西下,祖孙三个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

  那阵子,人们流行互相问“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小区里的人们常半开玩笑地说,老白绝对是 咱小区里幸福指数最高的人。那时才上初中的我对老白甚感好奇,一次买馒头时,我随口问他 :“白大爷,您幸福吗?”

  “幸福?哎呀,老幸福了,”老白一边系着塑料袋的口一边回答,“闺女,小心烫啊!”

  “那白大爷,您就没啥烦心事?”我接过馒头,追问。

  “呵呵,我能有啥烦心事啊!我每天就是蒸馒头,卖馒头,顺便带俩孩子。你看,多好!人 啊,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事儿,心上挂的事儿少了,人也就不烦了。你说对吧?”老白停下 手中的活,认真地对我说。

  “对对对!您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一个劲点头,心想,回家一定要把这番“人生哲理”记 到小本本上。

  “那大爷我先走了,我明天还来!”我蹲下身,捏了捏俩胖小子的脸蛋,起身对老白挥手道别。

  “好嘞闺女,明天见!”

  可是第二天,我却没有见到老白。

  我照例在太阳落山前赶到老白的摊位,却不见那蒸腾着热气的屉屉馒头。车库的卷帘门早 已被拉下锁好,老白和两个孙子不知去向。

  “奇了怪了,白大爷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收摊了?”我在车库门前自言自语。

  “嗯,走了,以后也不来了。”隔壁车库卖菜的王婶听闻,叹了口气。

  “什么?不来了?怎么回事啊?那俩孙子呢?”我惊奇。

  “什么孙子呀,老白连儿子都没有!他原来在外面打工,吃了很多苦,可惜一辈子连个孩 子都没有。后来老伴也死了,他就回来卖馒头,天天一个人风里雨里的,好歹最后有了个铺面 。后来隔壁工地上一对小夫妻的双胞胎儿子总是跑过来玩,老白看着俩孩子没人照顾,便天天 义务帮人家看孩子,管吃管喝的,晚上再把孩子送回工地睡觉。日子久了呀,也有感情了。这 不前两天,工地完工了,人家两口子要把孩子接走,去和平路那边觅活。老白舍不得,又怕那 里人多车杂,孩子没人照顾。思前想后的,还是要跟着人家一起走,去和平路口摆摊。我们都 好生劝他,那边人生地不熟的,生意哪有小区里好做。可老白不听,非要跟着走。这不,今下 午,走啦……”王婶低头拨弄着面前的蔬菜,又叹了口气,“唉,你说这老白,咋想的!”

  我震惊了,久久说不出话来。老白,卖馒头的老白,竟是这样的老白!他的生活原来并非 我看到的那样简单而幸福!那时懵懂的我,顿时对老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细细揣摩,却又道 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许多次,路过和平路附近时,我都想再找到他——买两个热腾腾、香喷 喷的馒头,再聊聊那些简单却透彻的“人生哲学”。可是偌大一个城市、繁华热闹的和平路上 ,我竟然再也没有遇见过他。

  渐渐,馒头老白的“传奇”,就像生活中那些经过又走散的故事一样,沉入记忆深处,带 着几许动容,又几分困惑。

  直到几年后的一天,我读到了张晓风女士的散文《常常,我想起那座山》,文章不长,却 用安宁洗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座静谧宽容的拉拉山,以及山脚下热情、质朴的人们。字里行间, 始终充盈着那样熟悉的感觉:敦厚的、质朴的、包容的、澄澈的,无关繁华、不事炫耀,却因 为一种历尽沧桑而饱含更多的豁达与无私……

  老白的样子,就在美好文字的唤醒中,一点点、一点点,回到我的记忆里来。

  我恍然大悟。

  这不就是老白吗?

  整日乐呵呵的老白,心中也有一座山的吧!那座山,是责任的山,是对中华民族古训“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不渝恪守;那座山,是大爱的山,是把一腔真情暖意如阳光般散布在人间 ;那座山,是乐观的山,是在历尽一生坎坷后仍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那座山,是豁达的山, 是不把“闲事”挂心头的淡定从容,眺望远处云白山青,坚守内心简单快活……

  是的,我们是在走近山的过程中,才体会到山的意义——它喷薄浓密的绿意,给人心灵的 洗涤,又承载他人的依赖,默默守护、滋养。我们走得越近,越要抬起头仰望山峦,因为历尽 沧桑的生命,才真正值得敬畏!

  原来,最透彻的哲学、最生动的智慧,都在生活的细处,在普通人的爱与关照里。

  ——老白,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教师评语:

  格格的文笔一向以朴素凝炼、细腻委婉、情理深厚见称,这篇现场限时文章更是构思精巧 ,形实俱美;行文质朴,不落俗套。由此可以看出她写作视野宽阔,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小人 物;有大情感大格局,于细微处写出大爱真情;她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功底扎实,底蕴深厚 ,均得益于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

  (指导教师:赵颜)

  (该文荣获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特等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姜景阳 马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