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树大面积枯死,昔日榴园风光不再

  万亩榴园不产石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随后,齐鲁晚报记者深入万亩榴园种植区,试图从石榴种植户那里得到答案。

  在园区一望亭附近,齐鲁晚报记者找到了一位石榴种植大户孙先生,并在他的带领下进入石榴种植园。园内的情景让人大吃一惊:大片大片的石榴树已经枯死,只有少量的老树还存活着,但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老树也没有结果。

  石榴树枯死了,自然无法结果。孙先生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去年冬天的一场暴雪,让园区内的石榴树大面积冻死,特别是幼苗,几乎无一幸免。初步估计,石榴减产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

  孙先生一家共十口人,受遗传性残疾影响,有七口人患病,一家人的生活除了靠政府的低保外,卖石榴是主要收入来源。但是,这次灾害让他家的石榴几近绝产

  孙先生说,“现在只能从四川会理进货销售,但这样一来,销售的成本就大了很多。原本自家种植的石榴每斤只需要一元多的成本,而现在进货每斤成本要达到3元左右。但是,石榴价格却没有涨上去,这样一来,利润减少近百分之五十,家里的日子更难过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万亩榴园,像孙先生这样靠石榴生活的家庭还有很多。在王府庄村,齐鲁晚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农户,每每提到今年的石榴树情况,村里的农妇都会掉下眼泪。她们说,“太心疼了,那么多树一夜之间就死了。今年的石榴算是绝产了,即使及时补救,本地石榴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会复苏。”也就是说,至少三年内很难再吃到万亩榴园的石榴了。

  此次榴园冻害数十年不遇

  目前,峄城石榴园的石榴有三万多亩,主要由林业局、农业局、石榴研究院三个部门联合管理。受到如此严重的灾害影响,到底应该如何善后处理?9月20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采访了峄城区林业局副局长任思伦。

  任思伦向齐鲁晚报记者提供了一份2016年8月18日公布的《关于对峄城区石榴受冻害损失情况的说明》。

  任思伦说:“去年11月连续一周的暴雪降温之后,全区石榴大面积遭受严重冻害,规模之大、程度之重数十年不遇。而且当时降雪时间太早,11月份如此严重的降雪太罕见了,那时候叶还没落完,水分没收干,果树还没有进入冬眠期。园区受灾之后,我们马上联系相关部门,试图对石榴树进行抢救,清理积雪,加强管理,冻伤严重的马上清理出园区,以免影响其他苗木的生长,还有存活希望的,抓紧时间补救。但是根本无从抢救,受灾面积太大。”

  任思伦解释说:“之所以现在才作出这份说明,是因为石榴树冻害容易出现‘假死’现象,看似冻死的石榴有的会在来年春天甚至夏天重新发芽,这样一来,重新发芽的石榴树的复苏时间会比种植新树成材的时间大大缩短。初步估算,今年的石榴减产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完全冻死的石榴树主要集中在1-6年生的幼树,百分之九十五的幼树完全冻死了,而老树的情况相对好一点。”

  针对石榴农户更为关心的救灾扶持问题,任思伦给出答复:“这次受灾太为严重,区、镇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林业的恢复重建不比其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预计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将联合石榴研究院和有关专家,对受灾状况进行具体的调研和评估,上报到省林业厅,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对于受灾成片的石榴园进行补助,帮助他们早日恢复生产。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可申请救灾补助资金。另外,将建立政策性保险机制,给石榴树上保险,这样可以降低生产风险,减轻损失。”

  应对

  防冻害最根本方法是改良品种

  石榴园几乎绝产,改良品种势在必行。

  《关于对峄城区石榴受冻害损失情况的说明》中提到,石榴品种不同,抗灾能力差异明显。大马牙、岗榴、大青皮等品种的抗寒性相对较差,受冻严重,红皮酸、青皮酸、三百甜等品种受冻相对较轻。

  目前,林业局正在和石榴研究院计划研发新的抗冻品种,但是这条道路走起来比较困难。石榴园的石榴品种是经过了几百年历史考验的品种,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着实需要下大工夫。林业部门表示:“冻害是北方石榴生产最大的限制因子。防止石榴冻害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选用抗寒石榴品种。一是及时改良石榴品种,驯化栽培出抗寒、优良、高产的品种。二是积极推广和研究预防冻害和冷害的措施,让农户知道该怎么防冻、如何防冻。另外,要加强对石榴种植户树体越冬保护的培训。每年入冬前对石榴种植户及时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保护石榴树过冬。相关部门也会设置风障,建立防护林带,降低低温寒潮对树体的伤害。”